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4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天空,飞过一行大雁, 惊扰了操场上整齐的队形, 流动的画面定格在一张张仰望的脸, 一双双好奇的眼睛……随即,响起一阵稚声的议论。新来的老师又恼又急, 眉宇间布下一丝阴云, 忽然,春风拂过她的眉结,  相似文献   
42.
在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变之前,青年毛泽东曾是一个坚定的教育救国论者,并且提出了他独具特色的教育救国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在早年求学历程中教育救国观的形成及其运动轨迹,以期能对理解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3.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走向融合。基于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下的母语教材建设也显示出某种程度的趋同,反映着母语教材建设的共同规律。我国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学类教材《读者的选择》(以下简称加州版)同属于地方版教材,它们不仅编制出版时间接近,而且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代表着两国母语教材的主流方向,体现着各自母语教材的特色;最为重要的是两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设计思路上有着十分相似之处。笔者把这两个版本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作一比较,力图为我国语文教育的一线教师、语文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育研究者打开一扇近距离接触美国语文教材的窗口,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4.
简要论述了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指出了只有提高服务质量,走有特色的服务创新之路,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读者不断变化的个性化需求,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45.
[考点精讲] 这一考点是对文章结构和语言方面的要求。所谓“结构完整”,就是文章谋篇布局清晰周密,诸如开头结尾、过渡衔接、起承转合,都处理得完备而周圆,全文显得浑然一体,完美元缺。要使结构完整,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46.
信息技术网络教育的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纷繁的世界和纷繁的挑战,学校教育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力量,是信息、知识还是智慧?又该怎样的方式去给予?信息、知识、智慧三者的内涵、联系和教育价值到底如何?对这些问题的清醒审思无论对学校教育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因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想通过对独生子女身上的优缺点及其成因的分析,来谈谈对其实施正确教育的方法,以便求得大家的指正或者有效于各个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一)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悠久,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则起步较晚。最早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德国人和美国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斯坦莱·霍尔指出:“独生子女本身就是弊病”。国外也十分流行把独生子女看作是:“问题儿童”之说。可见,独…  相似文献   
48.
49.
《离骚》:“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其中的“狐疑”怎么讲?《辞海》解释说:“谓遇事犹豫不决”。并且引唐人颜师古的话说:“狐之为兽,其性多疑。每度冰河,且听且度,故言疑者,而称狐疑。”(修订缩印本八二○页)《辞源》的解释  相似文献   
50.
土地荒漠化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治理的成效显现较慢.因此,要求治理的人员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有针对性地从生物预防治理的角度出发,发挥动植物的巨大能量与沙漠化抗衡.另外,为了保障治理工作的后续动力,在已有的沙漠化基础上重点发展沙产业.不但可以在经济上获得收益,同时在保护环境方面也发挥巨大的作用,最终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