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本研究基于对部分省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资源、教师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课程四方面。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梳理和分析,对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基于宏观管理和决策视角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2.
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理解 1.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整合”思想与做法分析 早在1985年,美国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在一项旨在提高全体美国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2061计划中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拿大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也充分体现了这种课程整合的思想。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各  相似文献   
83.
日本教育工学研究热点扫描董玉琦1994年10月8日至10日,日本教育工学关联学协会在歧阜大学举行了第4届联合全国大会.据了解,这种盛会每3年举行一次.本次大会由教育工学关联学协会联合运营委员会主办,由日本教育工学会、CAI学会、日本视听觉、广播教育学...  相似文献   
84.
把教学研究深入到生理信息的水平──日本GSR教学研究综述董玉琦本文以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本间明信(HOMMAAkinobu)先生的GSR教学研究为主要线索,综合记述了日本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状况和课题,期望能对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有所启...  相似文献   
85.
董玉琦 《早期教育》2005,(8):i002-i002
近年来,回归生活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的课程价值观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活世界,它与科学世界有何关系呢?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因而生活世界也是丰富的,它给人以感性的生存基础。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因而也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86.
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的现状与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信息教育的发展经过在日本,"信息运用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86年4月的临时教育审议会的第二次答申报告书中。在这一报告书中,"信息运用能力"是指"主动地选择、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而应具有的人的基本素质"。并且提议,要把"信息运用能力"摆到与"读、写、算"等同...  相似文献   
87.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21日在山东日照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信息技术教师成长”,旨在研讨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而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88.
该文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涵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初中《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单元为例,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从资源开发到教学实践展开了教学实验研究,以期对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内在价值、内容开发及其有效性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彰显课程人文精神。该教学实验研究采取不等控制组设计,经过教学处理之后,实验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生实验课程的价值体现在"体验""反思性实践"、促进"开放、合作"的学习文化形成等方面;其内容开发向度在社会、学生与特定的"课程事实"三方面有其具体涵义;其教学不仅可行,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89.
自2000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经过十多年发展,在中小学校基本普及,100%的高中、95%的初中、50%的小学都已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1]放眼国际,在全球化、信息化社会不断深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如何应时而上,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必须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90.
研究主要采用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三所高师院校的149名师范类实习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访谈文本的持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榜样的示范、学科文化的制约、学校文化的适应、教学实践的参与和课程学习的迁移等五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实习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教育技术类课程要深入学科;教师教育改革需特别关注中小学新的学习文化的创生,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供积极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