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于助词“者”,王力的《古代汉语》和各家多有论述,归纳起来,大体有这样几种用法:一、作为结构助词(王力称为指示代词)形成者字结构,一般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的人”,“…的东西”,如“环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二、构成“所…者”结构,如“从其所契者人水求之”,与“所”配合同时起指示作用;三、用在少数数词之后,指几样事物,如“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四、用在少数名词之后,指信仰什么的人,如“儒者”、“墨者”;五、用在句中表示因果关系,如“吾之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六、作为语助词,以语气上的停顿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七、表示疑问语  相似文献   
12.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不可忽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写人,不仅要观察其自身的活动过程或相对静止时的情态,而且要观察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如海涅的《波罗的海》中有一很美的诗句:“红润的玻璃色的脸,微笑着,被月亮照着。”如果没有将人和月色联系起来观察的生活基础,哪能写出如此动人的诗  相似文献   
13.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强调某种思想情绪,有意识地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但不是任何重复都能达到这种修辞效果的。有人作过这样的对比试验。假设有人这样写:“在我的文具盒中有两支笔,一支是铅笔,还有一支也是铅笔。”这种重复是毫无意义的。而同样形式的句子,出现在鲁  相似文献   
14.
浅论蓄势     
蓄势,是一种章法,是作者巧妙地安排情节、烘托形象的方法。大凡驰誉文坛的精品,之所以有其不息的生命,无不因作者精思附会,结撰别致,于千回百转之中陡生奇趣。而巧于蓄势,波澜迭起,把文势渐次推向高潮,就  相似文献   
15.
笑,是一种情感的表露。人是有情之物,谁能不笑?但能笑,不等于敢笑。根据魏巍的回忆,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算术跟不上,所以每当上算术课,“一响起铃声,就带来一阵隐隐的恐惧”。发练习簿  相似文献   
16.
警察执行法律,以强硬的手段制约人们的行为,而赞美诗则是执行教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箝制人们的灵魂,两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都是为着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无论是警察及其背后的法庭、监狱,还是赞美诗以及牧师、教堂,都是代表着剥削阶级的意志,对人民或则实行政治制裁,或则进行精神奴役。美国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篇目中,有两个“能”字用法特殊。我们觉得有必要提出来,与有关同志商榷。原句如次: ①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谋攻》)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劝学》) ①中的“能战之”、“能逃之”、“能避之”连用的三个“能”字,课本未有注释,而近期出版或再版的古文选注本又几乎都把它们训为“能够”、“要能”或“要”。例如:  相似文献   
18.
《梅雨潭》以极其洗炼的文学语言描写了祖国的山川岩瀑之美,有些语句虽然极富于表现力,但学生却不易理解,这里试摘数例加以解析。一、“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这个分句中“水”的修饰语很长,从“镶……”到“白而发亮”都是修饰说明“水”  相似文献   
19.
诗,当能给人以美感。怎样才能把诗的美感讲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讲出诗的色彩美,是传达诗意美感的关键。如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就要通过诗句本身色彩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教育理念,已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可。教师一统天下,答案只有一个的沉闷局面已经打破。鼓励求异思维、设计开放题型的教学日益成为教师们关注和追求的目标,这相对于过去老师一个人说了算的情景,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