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62篇
科学研究   10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提出当今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值得重视的两种"交叉与融通"现象--诗书画论融通与文史哲融通,并就研究方法的互补及"历史还原"、"现代阐释"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问题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202.
杜甫<同谷七歌>创作于其人生最为困顿的流寓同谷(今甘肃成县)时期,生活的切肤感痛使这首诗作形成了独特的有我之境.作品感情的异常沉痛愤激,给其中之"我"赋予了独立人格;而关切战乱时局、显露忧国忧民的赤心、表现不定的命运转换和人生遭际的变数,使"我"的主体意识与客体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3.
四川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在抗日战争中四川人民共赴国难,出钱出粮居全国(国统区)之冠,究其原因,一是四川物宝天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远离战场,国民政府也尽速将全国重要的工业设施迁移到内地,在四川等地又重建起来并扩大产能,为抗战时期支援前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刘湘等人力主抗日.全川的百姓也以抗日救国为己任,不仅抢修公路运送物资,而且踊跃为抗战捐钱献粮,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相似文献   
204.
本文评注的是男子组决赛争夺第五名的一场快棋决战。 1.炮二平五马8进7 2.马二进三车9平8 3.车一平二马2进3 4.兵三进一卒3进1 5.马八进九卒1进1  相似文献   
205.
分析了传统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现代教学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以电子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图为例,系统探索了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与方法,有助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6.
对我国金融信托业经营效率的合理评估是改进公司经营方法,进行合理资源配置的指导依据,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经营效率评估的基础。在理论构建效率指标的基础上,运用Monte Carlo仿真模拟对效率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仅仅通过理论分析构建效率指标的是不合理的,它忽略了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和偶然因素,所以,通过考虑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相关性检验之后的指标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7.
蒲向明  焦福维 《档案》2024,(2):49-57
陇南诗碑与题壁诗,在文学风教方面表现为明显的文化辐辏状况,其中心在伦理教化,有丰富的地域内涵和鲜明的民间性特征,文学风教特性主要表现在:题咏讲究“翰藻”,以美启志,以诗化育;倡扬“慕贤”,以先贤遗风,释怀古之幽;以诗养德,品有华美,信守“安道苦节”;崇儒风雅,颂挽乡贤,嘉美“义善之举”。能区分“文”“笔”并注重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情感激发与调节,熏陶后人,以契合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208.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青铜编镈3件,编钟8件,编磬10件,附于镈的铜虎3件,时代属于春秋早期,据编镈铭文,乐器为秦子所作。从音乐学视角出发,对大堡子山出土青铜编镈所呈现出的形制特征、音响性能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属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春秋早期青铜镈钟的演进脉络以及大堡子山青铜编镈所呈现出的特有的文化现象。研究拓宽了早期秦音乐文化研究的范围和思路,揭示了秦人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春秋早期音乐文化发展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9.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