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剖析了环境的概念 ,指出中心的确定和影响的存在是环境概念的两个要件。在此基础上 ,界定了学校内部环境的概念 ,分析了学校内部及其环境主体的特征 ,阐述了学校内部环境的构成 ,并结合当前学校环境建设实践探讨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专业化的关键: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维 《教育研究》2007,28(4):26-27
2006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德育专业化”命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研讨。这一命题事关教师专业化和德育实效的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具有强烈现实性的理论话题。会后,我们约请相关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心得进行了梳理,形成了本次笔谈。虽然他们的思考角度、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会从特定视角给我们以启发。我们希望以此推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蓝维 《中国德育》2006,1(9):94-95
道德需要是在人们对道德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制定并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践履道德要求的心理倾向。道德需要是人类制定并遵从道德的基础和原始动力,没有道德需要就没有道德的产生和发展,也不会有与道德相关的所有人类行为。当代青年道德需要不足是影响其道德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不足导致了青年道德选择的偏差、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分离和道德行为的动摇。激烈且无序的竞争和高诱惑的社会生活环境,道德付出与道德回报的悬殊,道德信仰和道德榜样的匮乏以及当代青年对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观认同不足等是他们道德需要不足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要原因。培育当代青年的道德需要,是改善他们道德行为的关键。而倡导道德信仰、树立道德榜样、改善社会道德环境和坚持社会主义主流道德价值是培育青年道德需要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学习研究的缺失。道德学习是个体对道德的接受 ,即个体把外在于主体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道德学习成为时代命题的原因是道德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定和对以往“德育眼中无学生”的超越。构建以道德学习为核心的德育体系要处理好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学习、道德学习和社会性成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主体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教育理论,究其实质,三体现着同一的教育精神,既展现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又预示出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变革实现对现代教育、主体教育和素质教育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目标 ,从根本上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力的平等 ,我们认为既是政府的责任 ,也是基础教育普通学校所应承担的义务。从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角度看 ,应认真选择适合本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不断生成优质教育资源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使进入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构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学校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是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历时三年所从事的研究工作 ,在《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的课题研究中 ,我们以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为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关闭了电脑上上海市静安区德育课程改 革实验材料的窗口,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大 大的"新"字,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符合时代需 求的新的德育课程理念、整合的德育途径、为 教师在德育课程中所置留的创新空间和教师 们创新德育的种种方法和实践探索,使我对 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博士的"实践是 一本活的教育学"的说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正经历着从 以技术模仿带动经济增长的赶超型现代化发 展的第二阶段,过渡到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 增长的现代化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所缺乏 和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的人才。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时 提出了以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蓝维 《中国德育》2012,(18):18-21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在评价领域的具体化,也是具体测评试题编制和测评实施展开的基础和依据。其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等。此外,发展性及科学性原则、适度导向及前瞻性原则、务实及可行性原则、稳定及适应...  相似文献   
19.
从2003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委托首都师范大学开展针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跟踪测评工作.为保证跟踪测评工作的顺利进行,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不断修订中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和可变性的测评工具,测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收集到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数据855万余个,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共计20余万字的10份年度测评报告,并在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理论研究、区县测评的技术支持、培训区县德育研究者、建设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数据库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提高德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水平和促进德育工作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意义。指标体系研制的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教委发布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当前中国社会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基础教育目标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及时代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发展性及科学性原则、适度导向及前瞻性原则、务实及可行性原则、稳定及适应性原则和底线原则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