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案例背景】1.古文选修教学的背景"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课程标准》),这种拓展与提高体现在多个方面,学习的主要任务变成实际应用、鉴赏陶冶、探索研究,学习方式上的选择、自主、探究的特征更为明显。就《史记选读》而言,一是  相似文献   
12.
今年出了个好题目,所有人都这么说。一致的看法是,"绿色生活"没有"品味时尚"难,让人一下子就想到低碳、环保、哥本哈根、奥运、世博,这些都是当下的热点话题,也是焦点话题,使所有人都有话说。但是,好题目不等于好作文,都有话说不等于能说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一句话和一个词常被我们用来描述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一句话是叶澜教授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相似文献   
14.
"杨柳"这个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呢?诗词选修的学习中,老师常这样问学生.应该是送别,感情一般是缠绵、哀怨的,学生总能快速而准确地回答,足见老师对诗词基本意象内涵的反复强调是有效果的.一提"月亮",往往是游子"思乡",一提"菊花",往往是隐士"不畏权贵,追求淡泊".借助于意象的解读,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内在情感,这是诗词鉴赏的基本任务.除此以外,我们会重视诵读,炼字,尤其重视表现手法的鉴赏,虚实结合,化静为动,托物言志等等.但是,选修阶段对诗词意象的鉴赏是否就在这样的层面上进行呢?我们知道,古典诗词的基本意象就是那样一些,各自都有特定的相对稳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16.
四个句子,一篇古文,而且是一篇长文,就这样教完了。乍一看,你会疑虑,古文有这种教法吗?细细想来,又禁不住赞叹起老师设计的巧妙。整节课既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又完成了专题赋予文本的学习任务,由平到奇,由浅而深,大气开放而又精致严谨。这一设计为古文选修教学尤其是自读课的辅导教学创出了一条新路:以“言”带“文”,以一驭万。  相似文献   
17.
刘亮程先生,你的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选编教材的专家社会责任感哪儿去了?!教完《寒风吹彻》,一位老师愤怒地责问,因为他的学生在课堂上问他:"老师,在这冷冰冰的世界,注定要寒风吹彻的人生里,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由此他认为,《寒风吹彻》给予学生的是绝望,不宜进入教材.粤教版《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二单元"品读生命"和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是什么让我们感动"专题都选了《寒风吹彻》.它是篇抒情散文,鉴赏的首要任务是体验情感.不过,"抒情散文的感情往往也是'复杂'的,如同现实生活中那样千头万绪,欲说还休"(苏教版专题引言),这还只是就作者想要表达的而言,读者所能体验到的则会更为复杂.这就是说,读出"绝望"是正常的,是读者的权利,更何况刘亮程本人也说过,"那些太寒冷的文字,可能不适合孩子阅读",文本呈现的意象确实是寒冷的.除了"绝望",我们还读出了各式各样的感悟.从所能见到的课堂以及各类设计看,至少有四种:一是绝望,二是淡定,三是悲悯,四是支付温暖或等待春天(寒风吹彻中,还有春天的梦).但体验是一种生发,它离不开作者想要表达的,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教学文本,找到生发的基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你见过流转的美吗?<葡萄月令>就是. <葡萄月令>被评论界奉为抒情散文的经典,人教版、苏教版的选修教材都把它选进了状物散文专题,汪曾棋本人也偏爱此文.但是,由于构思上"苦心经营的随便",<葡萄月令>好似一篇典型的流水账,或许就是这个原因,曾被杂志退稿.老师们觉得,既然是"苦心经营"的,怎么可以是流水账呢?于是,告诉学生它不是流水账成了目前教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课件的尴尬     
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全新的状态,课堂教学无疑面临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教学内容的集约化、综合化、模块化,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灵活性、交互性,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如今,在一堂课的教学中,尤其是研究课或公开演示课中,如果没有教学课件的使用,你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生1:老师,郁达夫的"秋"与老舍济南的"秋"是不同,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能理解,但好像与中国古代文人甚至西方的也不同,就是说不出. 生2:应该是一样的,郁达夫自己就说了,"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