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蔡才福 《新高考》2007,(4):9-13
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某些基本规律,更能帮助我们去求解某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这种运用对称性的思维方法我们称为对称法.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对称法在物理解题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2005年参加了本省的高考阅卷,发现考生解题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错误,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平时教学的问题。现将2005年物理高考中考生的典型错误归类分析,以期对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国外关于学生电学概念发展的研究,总结了国外学生对电学概念的理解情况和存在的思维模型,以期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笔者2005年参加了本省的高考阅卷,发现考生解题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错误,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平时教学的问题。现将2005年物理高考中考生的典型错误归类分析,以期对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1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前提高考物理科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其中理解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能力。每年的高考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审题过程是体现一个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一个物理问题,无论难易,仔细审题都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高考命题中经常将原有的陈题适当改变某些条件或某些物理情景而编制出一道新…  相似文献   
15.
2005年高考我省第一次实行网上阅卷,新的阅卷方式对学生答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给高三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现就新的阅卷方式在这些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1999全国卷:1.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2.用公式法测凸透镜焦距(焦距的计算和成像情况分析)。3.用已知电路测电阻(实物连线、实验操作步骤、被测电阻的表达式)。(三题共17分)  相似文献   
18.
蔡才福 《物理教师》2007,28(2):19-19,21
1问题的提出 笔者前不久听了一节青年教师的实验课——“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整体上看,这节课是一节好课,但在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这一教学环节上,引起了听课教师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9.
蔡才福 《新高考》2005,(1):95-101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相似文献   
20.
蔡才福 《新高考》2005,(5):47-49
传送带与生活联系紧密,是高考中考查较多的题型之一.传送带与运送的物体间摩擦力的多变性及突变性能有效地考查分析能力,以传送带与运送的物体为载体,很容易把中学物理中的重点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量和冲量、圆周运动、平抛、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综合起来,也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下面是笔者收集和设计的几例有关传送带的实际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