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002篇
科学研究   2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97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71.
本文在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天津葛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实践,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的核心,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提出整体性、动态性、重点性和公众参与的原则,从传统风貌、物质空间、景观空间、产业性功能和管理实施手段五个方面入手对历史格局、文物遗存等物质空间的保护、更新和改造,同时实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73.
构建知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敬治  邹润生  周晓光 《情报科学》2005,23(12):1903-1907
知识服务垂数字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加工技术智能化、媒体资源形式有序化、网络基础高度集成化、网络工作环境个性化;其建设内容是知识库、知识网络、知识平台、知识服务系统和专业队伍建设;我馆在网络硬件建设、管理软件建设、知识信息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初见知识服务之端倪。  相似文献   
74.
中国至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在语言学史的书写上,"关键词"写法很值得探索。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散步》可以看做是用关键词写法的《中国语言学思想史》的启蒙之作。  相似文献   
75.
4月     
强哲  晓光 《今传媒》2005,(1):41-42
南方报业博士后工作站挂牌,国务院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涉案剧”每晚23时以后才能播放,广电总局重拳出击 为未成年人打造绿色化空间,中国互联网10周年 全国网民总数已接近8000万  相似文献   
76.
7月     
强哲  晓光 《今传媒》2005,(1):44-44
电影广告市场首都规范化要求加强贴片广告管理,全国唯一获准上星的地方方言电视频道正式开播,赛迪传媒成为首家真正意义的传媒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77.
8月     
强哲  晓光 《今传媒》2005,(1):44-45
8家报纸试点合作改制,国家广电总局考虑让私人投资涉足付费数字电视,5万主持人将面临新考核:品行不端不能做主持人,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通知》:停播电视短片建法医疗广告,我国首例网络色情案宣判 被告人判有期徒刑4年。  相似文献   
78.
龙晓光 《新闻窗》2007,(5):68-68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它的实质就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产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9.
前言 掌握好训练、营养及恢复三者间的平衡,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特别是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必须明确每次课的能量代谢种类及目的,因此通过对每次课的训练强度的掌握,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根据训练课强度的大小,恰当合理地安排饮食热量的供应,以达到训练课消耗与热量补充的平衡;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掌握不好时,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