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接收、贮存和应用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和发展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必须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将教材的编写意图、自己处理问题的想法复现出来.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深层次的理解与思维方法的借鉴。学生将自己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曝光”.便于教师反馈评价与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补偿。这样就沟通了师生间思维路线。形成“教”与“学”的回路,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开发儿童潜能,完善和提高儿童素质。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42.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虽然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精确的定义,来描述小学数学教学难点,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形成难点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同现有的知识要求之间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既是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利机会,为此,难点教学既要追求比谁为易的效果,更要看重在化难为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如何确定教学难点因为教学难点是学生难学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能力、思维水平等因素,…  相似文献   
43.
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之路——优化课堂教学□福建宁德师范薛赞祥柳斌同志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三是主动发展的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些要求,关键要在优化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才能把提高...  相似文献   
44.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产生认知偏差,造成概念混淆不清的现象,是任何时候都无法避免的。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关键要在辨析概念上下工夫。对此,谈谈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45.
数学教学重在启导,而启导之法,贵在善问。合理而巧妙的设问,可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去解疑除惑,去探索新知,实现获取新知与发展能力的双重飞跃。那么,如何设问才合理呢? 一、清晰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易懂,使学生易理解、易归纳、易表达。假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具体或含糊其词,或模棱两可,就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会使学生思维误入歧途。如,在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将3+3+3+3改写成乘法算式3×4后,问:“为什么把3放在前面?3是什么数?”这里的第二问就很 难回答,是回答:“3是…  相似文献   
46.
课堂教学的﹃五要﹄与﹃五不要﹄薛赞祥教师组织管理课堂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把严与爱巧妙地揉和在一起,把学生组织成严阵以待、整装待进的“战斗部队”,把课堂组织成一个温暖和谐、轻松愉快的“大家庭”,创造出良好的学习...  相似文献   
47.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问不得法。问是发的条件,发是问的结果,要求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问得好。那么,教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  相似文献   
48.
薛赞祥 《云南教育》2008,(10):20-20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求知心境。为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合理而巧妙地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9.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一堂课下来,经历了几个层次的教学活动,接触了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后面的活动又冲淡了前面的学习内容,此时,学生大脑疲劳,情绪低落,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如果下课铃一响就草草收场,宣布散课,那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会使教学效果打折扣的.为此,  相似文献   
50.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