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每个人的记忆库里,大抵都有一些闪闪发光的珍宝。五年前我对叶圣陶先生的一次采访,便是一颗特别珍贵的宝石,在我的记忆里一直闪烁着璀璨的光华……那是1982年11月下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我参加了新华总社组织的大会报道组,负责上海,江苏,河南三个代表团的报道。我在江苏代表团的名单中发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名字,会务组的同志告诉我,叶老今年88岁了,但身体还很清健,他的家就在离招待所不远的东四八条胡同,说不定他老人家会来参加小组讨论呢。  相似文献   
12.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全区800多万人口农民占80%,2001年,《盐阜大众的突破口,办出,"庄户人家的贴心报纸".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千难万难,实是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吴仁宝就是靠实事求是这一法宝,带领父老乡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华西村建成了“江南首富”、“农民的乐园”。  相似文献   
14.
在大西北的山沟里当了20多年企业干部的庄国荣,一夜之间成了无锡日报总编辑的时候,他遇到了困惑。然而,他很快找到了自己运行的轨道,在新的“空间”里,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 从穷山沟到“小上海” 庄国荣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文革”开始后,他被分配到秦岭深山中一个钼业公司工作。 1989年5月,他接到担任无锡日报总编辑的调令。从贫困闭塞的大西北山沟,来到以发达的工商业闻名全国的“小上海”,其跨度之大,不啻是“一步登天”! 怎么办?要当好总编,先当好记者。他排出无锡市范围内一大批在市场经济中崭露头角的典型单位,让老记者带着,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深入采访。他立志通过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5.
一个大学生,因为别人嘲笑他打牌作弊,他一怒之下竞连杀四人,然后逃之天天。假如这是一篇稿件,我相信任何一位编辑都会摇头:“如此虚构,太悖情理,退稿!”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在江苏省镇江口报社,传开了一桩颇为动人的“内部新闻”:两年前,在这个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谈“网”》的评论,受到群众赞扬,但作者却未留真名,现在终于找到了。当大家得知事情的底蕴之后,无不为之感动。这位作者是谁?何以到现在才被寻访到?事情还得从头讲起。 1983年10月中旬,镇江日报编輯部收到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17.
雄踞金陵、名闻遐迩的南京苏宁实业公司,其创始人张桂平总裁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温文尔雅。面对这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型人物,你很难想像,起家时只有十几万元资金的他,十几年后的今天竟然投资数亿元,盖起了国内民营企业首屈一指的高层建筑——28层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厦。 经济学家把苏宁的崛起称为“苏宁现象”。现在,让我们从张桂平身上来追踪一下“苏宁现象”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清幽的月色泻进窗户,与屋里的灯光交融成一片。四下里万籁俱寂。在这恬静的初秋的黄昏,我在江阴县招待所古朴的西厢房里,凝神倾听与我一同去华西搞调查的一位老记者谈自己的经历。他的声调时而欢快,时而激昂,时而深沉;渐渐地,又转为一种催人深思的感慨。我久久地凝视着他,从他的斑白的头发,嘴边两条刀刻一般的竖纹中,仿佛看到了他所经历的沧桑岁月。他是新闻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年轻时曾担任过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的副社长,参加过板门店谈判。然而,一九五九年以后,他在新闻工作岗位上销声匿迹了。他背着“反对三面红旗”的罪名,先是被投进监狱,继而又被遣送回自己的老家。在骄  相似文献   
19.
去年5月23日,《羊城晚报》 刊登了一位名叫郑可辉的广东青 年的求救信,信上说,他吸毒成 瘾,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 苦中,渴望有人帮他解除毒瘾,脱 离苦海。广东正仁医学科技有限 公司获知这一信息,立即与郑可 辉取得联系,接着于24日下午在 广东白云戒毒所用已获发明专利 的电磁针戒毒仪给他治疗。到26 日,病情已明显好转。三天后,经 专家验证、郑可辉尿检转阴,已完 成生理脱毒。在接受《羊城晚报》 记者采访时,原来痛不欲生、萎靡  相似文献   
20.
她的心被撕碎了……——她的儿子。那是她孕育的生命啊!20岁,一朵初绽的蓓蕾,正是生命的黄金时代,却象焰火般倏然逝世,他消失得那么突然。九月的一天,就在她兴高采烈出差去上海的时候,他从那高高的七层楼上不慎失脚坠下。谁也没有料到,人人都为之惊愕,以致亲人们和单位的领导不得不想方设法暂时瞒住她,小心翼翼地商量向她透露噩耗的最佳方案。然而,她仍然忍受不了这猝不及防的巨大伤痛。她的头脑象突然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