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袁连生 《教育与经济》2002,(2):19-23,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财政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学费制度,后勤部门实行了产业化和社会化,学校社会服务收入大大增加,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有了很发展,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但是到21世纪初,随着公立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充,公立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受制于财政资金短缺与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拨款和继续大幅度提高公立高校学费困难很大。高校经济困难对学生资助制度的不完善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也使提高学费水平受到了限制。公立高校面临财政困境,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财政政策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扩充公立高校规模,提高公立高校学费水平,形成高收费公立高校为主的财政模式。二是限制公立高校规模,稳定或降低公立高校学费水平,以维持公平;大力发展全成本收费的民办高校,以完成大众化的数量扩充。  相似文献   
22.
教育是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教师是教育生产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员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高低,既反映教育经费的充裕程度,又反映出教师劳动报酬水平的高低,也是教育经费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大大低于国际水平,教师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这一现象是否合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深入讨论这一问题,对于优化高等教育支出结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价值.运用UNESCO和OECD数据,对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与国际水平进行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表明,我国高校人员经费比例一直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偏低的幅度在40%至49%之间.基于国际数据的计量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相对较低、生师比较高、教职工薪酬待遇较低三个因素,可以部分解释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过低的现象.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无法用计量模型解释.我国高校收付实现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教师在科研项目中的收入未能统计为人员支出,高校拨款中项目经费比例过高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高校人员支出比例偏低的现象.有鉴于此,应该提高高校教职工薪酬水平,完善薪酬制度,改革拨款方式和后勤管理体制,优化高等学校支出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3.
我国高等学校生均成本变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1952~2002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运行成本的数据,可以发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快速增加,但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生均成本缓慢提高;生均成本在短期内波动很大;预算外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人员成本比例相对稳定。运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对高等学校生均成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实际生均成本在缓慢增加,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生师比的提高,减缓了生均成本的上升;生均成本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收入的波动;伴随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预算外收入占成本的比重迅速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技术变化不大,高等学校运行成本中人员成本的比例长期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4.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教育的间接效用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个人和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获取教育的间接效用,因此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教育的产品属性不是由其生产或提供方式决定的,而是由其消费特征决定的。教育直接效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可以市场化运作。但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并不等于教育的市场化,学校的市场化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一种微观生产方式,教育市场化则是社会对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的配置方式。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和加入WTO不等于教育必须市场化,不应改变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高等学校中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的教学支出属于与学生培养有关的支出,主要是生产私人产品的支出,而科学研究和维护社会主流价值的支出与学生培养关系不大,主要是生产公共产品的支出。本文认为,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不能计入高等学校的教育成本,不能作为成本补偿的依据。我国高等学校的支出项目中,除教学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中,多数既包含与学生培养有关的支出,又包含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  相似文献   
2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评价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美国、巴西、荷兰等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特点,通过国际比较和充分借鉴,从评价机构独立化、评价指标差异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等级化和评价报告公开化5个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问责制,进行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的高校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革高校评价模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分析我国高等教育问责制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英国、美国、巴西、荷兰等教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的特点,通过国际比较和充分借鉴,从评价机构独立化、评价指标差异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结果等级化和评价报告公开化5个方面对我国建立健全高校问责制,进行现代化大学制度背景下的高校评价模式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政府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责任下放到流入地政府,但没有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的卸责和模糊政策导致了差异巨大的地方模式,典型的有上海模式、北京模式、贵阳模式及广州模式四类。这表明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存在设计不完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使农民工子女能真正获得平等的义务教育条件,我国应该改革现行政策,建立各级政府共同分担、以省市政府为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的经费负担制度。  相似文献   
29.
独立学院学费依专业类别、母体高等学校的声望、地区差异而存在显著的差异。需求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地区独立学院学费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预期收益越高、高等教育超额需求越大的地区,独立学院学费水平也相应地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独立学院学费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分割的存在,作为替代品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学费水平的变化对独立学院学费水平的变化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收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收费对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贫困学生因为负担不起入学费用而大量失学。贫困学生资助是收费条件下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重要措施,但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责任重心偏低和各级政府责任不明确等原因,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很长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本世纪开始,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发布,提出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减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奠定了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的基本框架。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规定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志着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基本建立。但是,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资助覆盖面偏小,部分农村儿童和多数进入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没有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没有落实,只有一小部分的贫困学生能得到生活补助。贫困学生甄别困难,资助工作实施难度大,成本高。需要采取教育券等方式给进城的农村流动儿童提供资助,需要对全部学生免除教科书费,地方政府之间需要明确提供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责任,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