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覃薇 《广西教育》2005,(4A):9-9
校本研究应注意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错位;用完善制度建设来保障校本研究的有序进行;从解决问题入手;合理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模式。  相似文献   
32.
33.
杨新民  覃薇 《广西教育》2006,(1A):14-14
(一)要学专家们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观摩专家型公开课教学中。我们要学的是专家们在教学中所体现的基本理念.遵循的基本原则.处理教材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等。任何人都不能告诉你新课程的一招一式,专家的公开课也不过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范例.而不是模式。我们只能用心去感悟,而不能克隆。  相似文献   
34.
●如何实施情感评价●蔡敏在《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3期上撰文《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可以产生重要的教学功能。情感评价的内容是: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我概念。情感评价的途径是:①语言表述。如让学生利用书面语言来回答教师提出的关于情感的问题,最常用的就是问卷调查。还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通过口头交流来获取学生真实的情感信息。②行为观察。采用行为核查法观察事先确定的目标行为,采用轶事记录法记录下在“特殊事件”中学生的情感表现,通过写教学…  相似文献   
35.
家本教育,即是指“以家为本”的教育,是一种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在家庭中进行系统的、按部就班的学习的教育形式。它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西方,现在英、美、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在中国目前也有家长尝试这种教育形式。一些研究者认为家本教育体现了与学校教育不同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学习变革的前沿。王海润在《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年第10期撰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家本教育的情况。家本教育的兴起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是家庭因素。采用家本教育的家长都受过非常好的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36.
特色学校的内涵王树龙在《安徽教育》2004年第6期上撰文《特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认为特色学校是指办学有明显特色的学校。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开展学校的整体改革,推动学校工作整体优化,并在教育实施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办学特色也可以理解为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先进的办学特征。学校特色建设的策略高普、赵民在《中国教育与经济论法》2004年第3期…  相似文献   
37.
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类型和过程对于教育中的叙事研究的内涵,目前基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其中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另一种是狭义的,专指教师叙事研究,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当前以基于狭义理解的叙事研究居多。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者分析他人的故事,研究者独立于叙事情境之外,对他人的口头叙事报告或提交的书面文本进行分析;另…  相似文献   
38.
●要尊重学生体验,也要顾及课文价值取向钱正权在《人民教育》2004年3-4期上撰文,以《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为例,分析了三名教师不同的教法,认为尊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语文教师绝对不可以回避的一对矛盾,要化解两者的矛盾,必须注意两点:(一)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教材中所蕴涵的价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和灵魂,关系到给学生提供怎样的精神食粮。(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语文教材,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作多元反应;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研读和…  相似文献   
39.
40.
当前,英语作为强势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渗透和普及,英语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英语全球化及其承载的语言霸权对世界语言生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全球范围内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或土著语言濒危乃至消亡的现象不断加剧。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语言的多样性,实现多元语言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