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2.
在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实践中,文化强国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在文化强国的旋律中,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无法取代的重要音符.众所周知,当中华传统美德成为文化实践运思的对象时,“俭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德目,地球村目前直面的客观的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人际关系疏离三大危机本身就是一曲呼唤俭约的异样乐章.俭约不仅包含物质的方面,而且包括心理俭约的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后者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虽然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因循行为的理由在万物内在自能机制的内置,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它也并非毫无规矩之举。具体而言,必须依据自然之道,坚守“无事”的规则,实践开始于“物至而应”的应对,虽然是“舍己而以物为法者”的实际切入,但终结于“应物而不移”的物我共作共存的双赢的效应境遇,是一种因随外物而制御外物的动态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生活里的诚信问题,是全社会所瞩目的问题。要使诚信成为可能,找准现实的切入口非常重要。诚信既有社会规范方面的支持,也有人性内在的支撑,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于内在的方面,应该激活人性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因子。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始终处在动态的人际关系中,而且其角色也是相互变动的,这是企业经营应该具有的自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墨子从现实乱世出发,明确提出“节”的内容是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标准在于基本生活需要之“用”,而非出于享乐的消费,同时也不能忽视“备”的问题.“节”是遵循天鬼的必须,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力行让个人、社会、以至整个天下都通向和谐,即“兴利除害”,其固国、利民、养德的现实价值能够启发现代人面对资源消费问题上应有的思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道德家的道家老子,虽然没有提出"道德"的概念,但在中国道德哲学史上最早演绎了关于"道"、"德"关系的哲学图式,这一图式所包含的价值体系的坐标原点则是"自然",它表现在存在论上就是对万物自然本性的关注,在实践论上则是对自己而然、无为等操作方法的执着。认真研究老子"道"、"德"的思想,对在我们自己的哲学话语系统里推动道德哲学的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道家因循思想的研究,至今仍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四经》(即《黄帝四经》)因循思想的研究也不例外,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实。以《四经》因、循等概念为基本素材,本着求实的原则加以具体整理和分析,彰显其思想的特色,以及在道家因循哲学思想的长河里的具体发展脉络,这是总结因循思想一个不可逾越的环节;同时,对科学完整地把握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特征,也具有非常积极而现实的价值意义,尤其在中国儒家思想一统的情势下,张扬《四经》的因循思想,不仅对突破儒家就是中国文化的做法存在意义,而且对广视域对待古代文化财富,以及在最大的限度上利用所有古代文化资源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