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在一定时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建立在低劳动生产率、低附加值和国民低福利的基础上,同时又是以低劳动力成本和低资源成本为代价的.一旦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源的供求与成本发生变化,成本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低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为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很难生存下去.与此同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结构不仅面临国际市场剧烈的竞争压力,还会带来日益扩大的外贸顺差,导致人民币迅速升值、流动性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诸产业中的弱质产业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软弱不利的地位。因而 ,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中 ,农业是需要特殊保护和扶持的产业。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小 ,甚至长期处于负增长。我国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是如何加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而不是削弱、更不是取消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权利。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辐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只有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转变过程中。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现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趋向弱化;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体制尚未形成;三大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相对乏力。由此决定转轨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相对趋缓,客观上要求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1998年以来,面对国民经济增长出现的下滑态势,我国宏观调控先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条件下,其局限也是很明显的。这就必须注意发挥证券市场所特有的功能,才会实现主客体的最佳结合。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要求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改造成能够对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化作出及时而又灵敏反应的市场主体。改革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废除政社会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迂培农民。这个改革相比城市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制度改革要容易得多,因为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属于国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农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的,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老谋深算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