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正>一、“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和应用价值(一)“读思达”教学法的概念“读思达”教学法是最近几年新兴的教学方式之一,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具体来说,“读思达”教学法是从阅读、思考、表达等角度入手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将从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等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其教学流程是教师为学生讲授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讲授的知识,做到吸收内化知识,最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从这一点来看,“读思达”教学模式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掌握相关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2.
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指向了对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的需求,欧洲一些国家通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性学习(SSIBL)模型,可为我国生物学教育工作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3.
开发并实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跨学科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现象教学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特征,可以将现象作为校本课程主题,将现象教学法作为跨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路径。本文以“土豆革命”为主线,设计并实施基于现象教学的跨学科校本课程,以探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4.
为解决地震重力观测站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单一、教学成本高、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地震重力观测站虚拟仿真和互动操作实验系统,辅助学生了解地震重力观测站建设和观测环境的维护、掌握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监测工作。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包括地震重力观测站建设、重力观测系统和日常工作三个模块,高度逼真地再现地震重力观测站的建设、重力仪工作原理、观测数据处理等内容。该实验系统在重力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匠心筑梦新时代,技能报国正当时。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根据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所得到的成果出发,为了更加合理地运用符合该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将“三全育人”理念与教学课堂实际相结合,文章从课程思政实施成果、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土建行业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6.
<正>2022年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还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表达、欣赏、探究等能力,注重学程的优化,构建学习任务群,不仅可以发挥课程的进阶性与层级性,还可以通过学程再建构而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是以单篇、单元、整本书为基础,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主导,  相似文献   
117.
通过一些课例介绍Biopython在生物学STEM教育中的应用,阐述了利用Biopython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8.
119.
120.
在“生命的诞生”教学中,结合与生命起源相关的重要观点,以图尔敏论证模型为思维建构工具,以互动式生物学话剧为主线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观点论证,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