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探讨晋中师范专科学校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我们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两课”教学的根本方法具体化为“四个结合”。1把“两课”教学和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2.
设IFq是一个q元有限域,v是一个自然数,1≤i≤v,在这篇章中,我们证明了以下公式:∑a≤j1≤j2…<ji≤vJ1,J2,…ji∈Nqj1 j2 …ji=q^i(i 1)/2[vi]q,这里[vi]q是Gauss系数。  相似文献   
13.
用群论的方法,从理论上对SF4分子的核磁共振光谱作出了合理的说明,结果表明SF4分子既不能是Td构型,也不可能是C3V构型,而只可能是C2V构型。  相似文献   
14.
两课"是高等院校中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关于"两课"改革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马列部在校党委的支持下,于1994年下半年召开了"两课"教学改革研讨会,积极探索"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径。我们制定了"两课"教学改革的具体规划,简称"一点两线"工程。经过几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点两线"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抓住邓小平理论这一"点"统帅整个"两课"教学;稳固强化"第一线"──课堂教学,大力开拓"第二线"──课外教学。我部教帅将学习邓小平理论放在首位,结合专业…  相似文献   
15.
一、建立模拟实验室的目的 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与本科教育相比其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的硅酸盐工艺专业教学改革正是着眼于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 沿袭旧专科实践教学体系已无法达到上述目标。唯一的出路是废旧立新,建立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新教学体系中学生所学知识的结构特点可将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①基本技能训练②实验技能训练③工程技能训练。前两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均可在学校实验室内进行,而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工程技能训练,往往要到工厂现场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根据国际和国内电脑制版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于1993年申请建立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获得批准后从199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已培养出四届毕业生共200多人。    相似文献   
17.
实施邓小平理论专题群体循环讲授法 ,既是落实“三进”工作的需要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好邓小平理论。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校创办于 1 91 3年 ,是已故陈毅元帅的母校。80多年来 ,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毕业生近 3万人 ;不少毕业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江泽民同志曾经视察过学校 ,并亲笔为建校 75周年校庆题词“发扬优良传统 ,培养优秀人才”。纵观我校 87年办学历史的风风雨雨 ,回顾我校管理体制改革 1 3年来经历的三次思想观念的转变 ,实现的三次历史性的跨越 ,在“上台阶 ,上规模、上水平”发展思想指导下 ,我们始终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今天 ,面对中央实施西部开发的绝好机遇 ,我们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是 :继续转变思想观念 ,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
2007年11月3日,第三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数学专家、教授以及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数学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