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48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一、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传媒素养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在国内的教科书及学术文章上,又被称为“媒体素养”、“媒介素养”、“媒体教养”、“媒体教育”、“传媒素质”等等。尽管称谓不尽一致,但所指代的基本上就是同一事物。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传媒素养的含义, 有必要把国内外传媒素养的定义作一个扫描。有人认为传媒素养是根据193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逊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的“文化素养”概念演变过来的。他们认  相似文献   
32.
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及社会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先元  邬彬彬  王翰 《新闻界》2005,(5):22-23,16
大众传媒素养是最近中国传播学界聚焦的课题之一.但是,大众传媒素养的基本含义究竟是什么?大众什么素养的社会地位究竟如何?大众传媒素养的深层意义又究竟何在?这些关于大众传媒素养的基本问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界定。  相似文献   
33.
教育史料     
许崇清(1888——1969)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哲学家,广州市人。他曾在日本留学,学成回国,长期从事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研究工作。曾任广州市教育局长、广东省教育厅长、中山大学校长、教授。解放后,任中山大学校长直至逝世。并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务委员,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教育工  相似文献   
34.
35.
邬爱迪 《中华武术》2004,(12):36-37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内外双修,乃习武之本矣,则武术兴矣。”  相似文献   
36.
我国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来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从教育方面来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角色游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技巧,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37.
38.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分析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养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随着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高职院校为更好地适应新兴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并在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0.
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关切。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涵盖主体、语言、境域等要素的导生交往机理模型,审视当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众多关系现实,可以发现:在权力势差全程化、情感交流单一化、代际特征扩大化和价值取向产品化等四类异化现象中,导生关系依次呈现出交往间性受限、交往动力不足、交往意愿降低和交往目的趋利等四重交往困境。构建平等双向、和谐共生的理想导生关系,需要从主体间性、情感共鸣、话语情境和制度环境出发加强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