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灵魂,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加强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相统一,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以德治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并始终贯穿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是党和国家在治国方略上的英明抉择和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3.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昭通市昭阳区三甲村"新农村建设",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路子,坚持政治建设是农村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经济建设为农村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提供经济基础;文化建设为农村生态建设产业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发展思路,使"三甲村"从昔日的贫困村发展到"全国文明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校应积极践行十八大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武装广大师生,努力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路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发展,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关系到和谐高校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笔者做了一些积极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实践思考。“两课”教与学理念的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革新;考核方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应积极践行十八大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武装广大师生,努力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路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发展,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云南山地占94%,平坝耕地十分有限。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加快,平坝耕地正被日益扩张的城镇建设所吞噬。而不断向平坝延伸的城镇,其空置率较高,山地农民进不了城镇,城镇的人口集聚效应得不到凸显;不同程度地迫使平坝耕地上的农民退耕山地,不仅山地耕种投入成本增大,收成倍减,而且破坏生态,加重水土流失。加强山地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使日趋扩建的城镇向山地延伸,守护平坝耕地的山地城镇化发展,已成为云南特色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基石,从相关学科中吸取营养。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政治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理论的借鉴,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