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荀子基于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养生提出一些主张。荀子的“戡天”思想,十分重视人的作为。这反映在他的养生思想上,就是他提出的“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略养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著名论述。说明了人的身体好坏,不在于天而在于人的作为;在于人能否具备必要的养护(营养)条件,和能否顺时(经常)地运动。具备这种条件,身体自然会好,否则就一定会生病。荀子的这一论述,对养生学的发展,无疑是积极的、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自1982年旷文楠同志以《庄子养生思想辩》①为题,对拙作《论庄子的养生思想》②提出不同意见后,一时引起对庄子养生思想的探讨,熊晓正、林思桐、张元等同志,先后著文各抒己见,对体育史学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 庄子是道家集大成的人物,有丰富的养生思想,为古今养生学家所公认。拙作《论庄子养生思想》首先提出这个问题,虽失之浅陋,但毕竟是抓住了其“顺其自然”之旨归。旷文所议庄子之论全属哲学范畴,属于人生哲学和  相似文献   
13.
前言武术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源远流长,在增强民族体质,保卫民族独立发展上,曾起到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它的起源、产生与发展,对进一步发展武术运动,使之更好地为人民的强身自卫,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大业服务,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提出几点愚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医疗保健体操是我国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增强体质和疾病做斗争的手段。谈到医疗保健体操,在旧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一般都认为是瑞典林氏(P·H·Ling 1775-1887)创造的。对瑞典体操在体育特别是医疗体操发展上的贡献,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应该学习瑞典人民、瑞典体操的长处,改进我国体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改革体育教学,如何从实际出发,在总结解放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正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增强体质为中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保证达到予期目的,这是许多同志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愿提出一孔之见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一、改革体育教学,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改革体育教学,必须以增强体质为中心。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简要回顾一下解放后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周易》亦称“易”,它虽仍保留着卜■之书的形式,实质上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和科学巨著。研究我国民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都不能离开这部书。近现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哲学家、科学家研究《周易》取得很大成就,引起全世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对此愿提出几点浅见,如能有助于《周易》研究之深入,实属个人之杨愿。一、易之原始与易法的形成易源出于古代巫卜之术,是一致公认的,而源于何时,则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7.
有关体育科学的属性问题,曾引起不少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有不同的看法。为有助于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刊选登了这篇论文供大家参考。在体育理论的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课题很多,体育科学的属性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希望关心和从事体育理论研究的同志选定不同的课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加速体育理论的建设,使体育科研更好地为我国“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辽宁师院郑振坤同志来信对旷文楠同志《庄子养生思想辨》一文(载本刊1982年第2期)提出了几点商榷意见,并表示希望“照登本函”。本刊欢迎继续开展这一问题的学术讨论,特将来信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武术在宋代以后得到很大发展,除因战争频繁,军队和民间普遍重视练武外,统治者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宋代统治者对练武重艺高于重力,在军队中设专职武艺教练—教头,为军队统编了武艺教材—“教法格”;在武举中取消了身材、负重、翘关之选,独重骑射和武艺;庆历六年(1046年)诏:“春秋大教,弓射一石四斗,弩扩三石八斗,枪刀手胜三人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作《庄子解》。对《庄子·达生》载:“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注释说:“此合乎大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及论语知生之旨,实有取焉。”作为一代明哲的王夫子是怎样把《周易》、《论语》与《庄子》连系在一起?《论语》“知生”之旨要何在?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古代哲学特别是养生思想均具重要意义。对此愿提出几点浅见,供有关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