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体育   2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金申  李家鹏 《物理教师》2007,28(6):1-31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一个掌握级的重要知识点,而实验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但现行教材往往是采用烛焰放在光具座上,并用毛玻璃作为光屏接像来完成实验的.但这至少存在以下几点缺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金申 《收藏》2013,(5):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高35.5  相似文献   
23.
金申  朱有仪 《收藏》2011,(9):131-133
还原历史环境,判断佛像真伪鉴定佛像的真伪,可以从造型样式、质地、工艺制作等多方面进行。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以外,有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这就是从作品的历史环境来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实际上,有些伪作不用从外表判断,仅从复原它的历史环境便可判断真伪。  相似文献   
24.
金申 《收藏》2012,(3):66-71
在中国漫长的佛教造像历史长河中,值得介绍的历史阶段有很多,如:北魏王都前后的造像,中晚唐和五代造像,明永乐、宣德宫廷造像,等等。而清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最终衰落的时期,清代的佛造像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统的造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26.
金申 《收藏》2012,(17):119-121
2004年秋,青州博物馆的庄明军约我与尚林对青州周边几个县市博物馆所藏佛像全面考察了一次,所获颇多。没想到此行还促成了一尊石造像失盗的佛首失而复得的故事。一天到达东营博物馆时,已是傍晚6点多。张万春馆长约上讲解员专门从家中赶来为我们打开展厅门,展厅内一尊名为"张郭石造像"的佛像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像颇为高大,通高264厘米,一佛二菩萨,主尊为螺发,褒衣博带,二菩萨头戴宝冠,帔帛,璎珞低垂至膝,虽无铭文,据整体风格判断应是隋代所造。此像原  相似文献   
27.
金申 《收藏》2012,(21):114
藏于加拿大博物馆的一尊三彩罗汉像,据化验显示,头部是明代之物而身体是宋辽时代的。对此电视片解释为明代重新修理的结果,实为大谬。三彩工艺不复杂,完全可以重新塑,不可能只烧个头像接上。实际上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的罗汉像头部也是明代的。移花接木,都是清末民初古玩商玩的把戏。现在波士顿美术馆又重新创作了一个头部接上去了。由于当年盗运罗汉像时破坏严重,支离破碎,如今世界各地博物馆现存的罗汉像多多少少都有修补。  相似文献   
28.
谈善业泥像     
金申 《收藏》2016,(10):110-118
善业泥即小型模压而成的泥制浮雕佛像,多见为唐代所造。善业泥之名也即因唐代有的佛砖背后有“大唐善业泥,压得真如妙色身”诸字而得名,故凡是这种小泥模制佛像也都可统称为善业泥像(图1)。  相似文献   
29.
犍陀罗涅般木图的解读〔日〕宫治昭著金申译一起始犍陀罗表现涅般木故事的浮雕,除“涅般木”的场面以外,还有关于涅般木后的“遗体的缠布”、“遗体的搬运”、“纳棺”、“荼毗”的诸场面,进而还有荼毗后关于舍利的“舍利入城”、“守护舍利”、“争舍利之战”、“分舍...  相似文献   
30.
在演示决定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中,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在一轻质弹簧下悬挂一根铁棒,然后在弹簧的一端置一指针,演示时通过小指针上下移动距离的大小来比较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此方法有二点不足:(1)可见度较差,后排学生往往看不清楚.(2)不稳定,观察指针时位置仅出现在一瞬间,不可能“从容”地对前后几次演示结果加以分析比较,为此笔者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