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培训是实施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需求调查是实施培训的首要环节。在河南省选择了三个贫困县,调查了贫困人口的学历特征及培训需求情况,发现河南省贫困人口多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不同学历贫困人口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时长等需求均存在差异。实施精准培训扶贫,需精准调查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要素,持续提升培训要素质量水平,强化培训活动管理,健全培训效果评价追踪制度。  相似文献   
32.
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诊改)理论是在世界教育病理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改进理论发展基础上的再创造,体现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的特征,在理念形成、优势发挥、协同治理、目标优化等方面实现了诸多创新,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学生目标,提升自我诊改认知,增强协同诊改自觉,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以期完善教学诊改制度,健全教育质量自我保障机制,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33.
34.
河北沿海地区是2011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于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建设国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目标,分析该区域旅游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具体类型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河北沿海地区旅游农业快速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河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现状的调查,在研究沿海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得出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培训针对性不强、资金缺乏保障、培训机构冗杂、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依据地区特色制定培训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和政府扶持力度,整合农业培训、完善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对象、激发积极性等措施,加强培育沿海特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进沿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36.
职业教育合作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涵和必要前提。文章基于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依据政治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社群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提出:要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需要从根本上明确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角色及相互关系,提高各级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7.
针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德育内容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德育理论研究滞后、德育评价机制虚化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拓展德育实践、丰富德育载体、健全德育机制、完善德育体系四个方面加强德育模式的创新。唐海县职教中心积极实践精细到位管理、课堂教育活化、家庭方式爱护、法律规章约束、日常检查督促以及德育活动感化等路径,有效提升了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38.
基于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04~2014年民办中职学校数量、学生数量、教师数量及经费投入等指标,分析了我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规模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自2009年起,我国民办中职教育规模呈逐步萎缩趋势。通过走访河北省部分学校后确认,民办中职学校发展呈现出专业设置市场化、服务面向扩大化、办学方式多样化和发展目标清晰化等特点,还面临着法律规制配套不全、招生状况不容乐观、师资队伍尚属薄弱、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学校管理不太得力等困境。加快我国民办中职教育发展,需依法完善民办中职教育发展政策,落实民办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民办中职学校教师待遇,构建民办中职学校投融资体系,引导民办中职学校强化内部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39.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40.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