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的主题是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认为,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的一个历史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进步价值,但同时又具有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不是人的解放的最后阶段,亦即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或“一般人的解放的最后形式”。围绕这个主题,马克思对现代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做出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对于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思路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集体意识"或"价值共识"对于形成社会的规范性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必然会形成与这个制度的基本性质相吻合的核心价值体系或"集体意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规范性结构的形成中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要求,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趋势,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作为辩证的历史决定论是一种真正的关于人的自由的理论.从人的自由的现实性上来考察,自由问题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由与奴役的关系,二是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当代自由主义的自由观的基本特征就是把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从自由问题中排除出去,从而认为人在其现实性上所能实现的仅仅是法律上的、形式上的平等与自由,而反对实现事实上、实质上的平等与自由.马克思的自由理论深刻地批判了自由主义自由观的表面性和不彻底性,从而揭示了自由与奴役的关系和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自由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问题是哲学的学术人格问题,也是前辈哲人启发我们始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哲学所承担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就是守护人类文明.哲学作为高度抽象的理论思维是人类理性但当文明守护者的方式.哲学作为理论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爱智者",使他们对知识或智慧有一种超越功利目的的追求.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动中的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我们应当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思想资源、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兼收并蓄地用于研究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将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的政治解放概括为"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以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确立明确的政治理念和原则,并厘清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与自由主义、国家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政治理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把人的"解放"过程区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政治解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解放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推进和完成"政治解放",并进而为"人类解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把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界定为旨在人类解放的政治解放,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设定,更是现实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素,因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就是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经济体制的完整性和完善性。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政治解放所具有的核心内容。贫富分化问题与市场机制的运作密切相关,而这个问题在我国的解决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性质和终极价值密切相关,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从实践唯物主义特别是实践思维方式的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新探》的主要创新成果。该书不仅令人信服地指出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而且以之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做出了新的探究,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新的观点,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相似文献   
19.
发展问题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40年代末,研究的重心首先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实践,以后又拓展到全球的发展问题,产生了诸如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和发展哲学等诸多学科。时至今日,没有什么问题像发展问题那样不仅能够凝聚社会科学家们的学术热情,而且能够广泛地引起各国政府乃至民众的关注。今年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更使发展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热点。然而,发展问题所具有的这种魅力,与其说是“发展”一词本身所带有的浪漫主义或乐观主义的色彩,不如说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种种艰难和曲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类本质”问题做出了充分的理论分析.他的类本质思想受到了费尔巴哈宗教批判、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三个思想资源的启发,同时又是对这三个思想资源的超越.他从人的感性的生命活动出发,对人的类本质做出三个方面的规定:人是感性的自然存在物、人是自由的存在物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其中,人是自由的存在物是马克思类本质思想所确立的普遍性命题.以类本质思想为依据,马克思提出了批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异化劳动理论.在以后的著述中,马克思依然坚持类本质思想所确立的普遍性命题,从而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证性研究同价值批判结合在一起.因此,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不可消解的价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