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6~67页.   课堂实录:   一、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分发的一张长方形张(长8厘米、宽6厘米).……  相似文献   
32.
上一堂课犹如写一篇文章,须整体构思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把握一堂课的课始、课中、课末三个阶段,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3.
工业设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应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我国的设计教育在招生方式和招生标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致使生源素质不高,不能选拔出高素质人才.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招生方式进行改革,发展工业设计要从培养生源和选拔人才抓起.  相似文献   
34.
【导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122页例4是一道数量关系较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在例4学习之前 ,学生已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已会用算术方法解与例4相对应的顺思考的应用题 ,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例4如果用算术方法解 ,需要逆思考 ,思维难度大 ,“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 ,用算术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 ,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东北师大马云鹏教授语) ,因而通常不作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材编写时 ,将这类应…  相似文献   
35.
贲友林 《江苏教育》2007,(20):37-38
有联系,有区别近日听一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课,课中有这样一个游戏:(游戏设计的蓝本是四年级上册牛津英语第59页的内容。)我首先想到的是,英语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已让学生根据3的倍数特征作游戏,而数学课,直到四年级下册才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6.
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测量土地”练习二十四中有这样一题:有一台播种机,作业宽度1. 8米。用拖拉机牵引,按每小时行6千米计算,每小时可以播种多少公亩?学生对题中的“作业宽度”不理解,纷纷举手要我讲一讲。对于这个与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问题,第一次教学时,我采取“冷处理”,让学生课后观察播种机播种(或压路机压路等),然后解这道题。平平淡淡就这样过去了。第二学期学生又在课本中碰到了下面一题:  相似文献   
37.
刘勰论布局     
文章的布局,就是对材料的组织安排。它是文章内容赖以充分表达的重要艺术手段。刘勰对文章的布局谋篇,十分重视。他在《附会》篇里,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刘勰认为,布局谋篇的作用在于“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这就是说,搞好布局谋篇,就是为了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使内容丰富而不混乱。怎样搞好布局谋篇呢?刘勰认为,必须做到以  相似文献   
38.
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为师近十五年,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文章,三次荣获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评比一等奖,参加第五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评比获一等奖,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江苏省青年教师新秀”、“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许多人说我“年轻有为”,我总是笑言:年轻,渐渐成为过去;  相似文献   
39.
“情境”之义再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的教学流行一种做法,即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这种"流行"与近几十年来的理论发展有关,更与新课程的价值导向有关。能把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一件好事。很多教师就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支架,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教师如何消费理论,始终是一门学问。我们习惯了去模仿,而很少去寻找源头;我们习惯了"被告诉",而很少自己去思考。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而我们要说,未经教师思辨的理论没有意义。陷在误读误解的泥沼中,我们怎么可能有真正的领悟和把握?又怎么可以任由这样的理解来改造我们的课堂?一个有独立精神的教师,应该敢于对所有转变成习惯套路的模式提出寻根问底的质疑,对那些被日常化了的操作概念进行教育学意义上的追问,没有这种专业主体意识的觉醒,就不会有充满生气的课堂,更不会有属于教师的智慧。"知识是力量,但唯有智慧才是自由"(杜兰特)。就让教学自由从今天的思辨"情境"之意义开始!  相似文献   
40.
“惩”     
《国殇》有“首身离兮心不惩”句,课本把“惩”注释为“惩创”、伤损”,把这句解释为“首身分离,斗志依然不屈”。我认为,这一解释不够恰当,《说文》云:“惩,(乂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