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入世后,国家机关全面提高政府决策和行为的透明度问题,已成为机关改革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为回应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信息公开的要求,加速政务信息公开步伐已成必然。现行件对外公开服务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档案界已形成热潮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以此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江苏省在教师培训国际合作中,采用国际招标方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知识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提升服务层次和满足读者需求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知识服务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方面阐述了对知识服务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文中阐述了通过企业引进,共同建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标准制定与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校企深度合作,适时工学结合,共同参与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学术史研究在世纪之交繁盛一时,至今不衰,是中国当代学术研究更为深广的阐释诉求所致。学术史研究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学术,体现的是叙事者的话语建构。学术史研究应避免唯尊学术而排斥社会、政治因素的偏向。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应成为当代学术史书写的一个范式。学术史研究对于一门学科的厘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证与史识、全面与客观,是学术史书写的基本原则。研究主体的学养是一种生命境界,与学术史书写状态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看《大家》     
本期《大家》质量较前两期有了显著的提高,颇有《大家》所倡导的先锋锐气。女性作家尤其出手不凡,王安忆的短篇《一家之主》、周晓枫的非虚构作品《邮差》、新进广西女作家纪尘的长篇《缺口》都是精心之作。这三篇作品似乎有意无意地消解了文体的界限,都呈现小说散文化、散文小说化的特点;又在其中揉进了诗性。《一家之主》和《缺口》尽管以“小说”的面目存在,情节却更近于散文,其中抒情的成分也颇近于散文的表达。《邮差》以“非虚构作品”即“散文”的面目出现,但其中夸张的个人体验,奇特的跳跃思维,断续的情节线索,又使它具有某些小说的气质。它们或许标志着未来文学创作中小说、散文和诗歌的分野有可能越来越模糊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8.
孙晓南 《职业圈》2007,(2S):51-5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使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很大冲击,文章阐述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传统教学的特点及缺陷,提出了一种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新型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是科普说明文与散文的交叉综合文体。科学小品文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借助文学的写作手法,将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品味文本的同时,收获学习科学知识的快乐。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教师要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起来,以“科学为骨,文学为魂”,让学生在品读文本中感受科学的严谨与广博,在科学探索中理解文学的优美与丰富。笔者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为例,探索科学小品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