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草坪上,一班班主任张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故事。“再给同学们讲一个寓言吧。古时候,有一个士兵在战场上不幸中了一箭,下来请一个外科医生治疗。这个医生用一把大剪刀把露在外面的箭杆剪掉就走,士兵忙问:‘里面的箭头怎么办?’那医生说:‘我外科的事已完,那里面的是内科的事,你再找内科医生吧!’”“哈哈哈哈……”有几个同学笑了。  相似文献   
42.
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一个 问题:宋庆龄是1893年出生的,于1915年和孙中山结 婚。也就是说,她成为孙中山夫人时已有22岁。而李燕 娥是16岁时来到孙府做保姆的,在课文“1928年,16岁 的李燕娥来到宋庆龄身边当保姆,庆龄当时已是著名的 孙夫人”等语句中可以证实。明摆着,宋庆龄年龄比李燕 娥要大,按理,宋庆龄应称李燕娥为“李妹”,可文中却一 再说宋庆龄是称李燕娥为“李姐”,这是为何?笔者认为, 不外乎以下三种可能: 第一,称李燕娥为“李姐”,是因为宋庆龄对其表示 敬重。…  相似文献   
43.
平面点集的交集问题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类重要题型,处理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解方程组法.若能充分注意到平面点集的几何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并借助解析几何知识,则往往可以形成较为简洁的解法.  相似文献   
44.
三角函数式的最值问题,是三角知识应用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届高考的重点出题区.下面给出这类问题的几种求解途径.  相似文献   
45.
当“早期阅读”一词伴随着20世纪末的“图像时代”出现时,儿童图画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领域,引起了教育家、图书出版商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萌芽与探索阶段;以想象、欢笑和个性化为本的发展阶段;温情浪漫、多姿多彩的创作高峰阶段。综观儿童图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早期阅读读本的创作有如下启示:应构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图画书创作良性工程:应体现民族艺术个性:应力求思想性、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6.
清代著名画竹大师郑板桥,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题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郑板桥画竹的甘苦,也道出了他画竹成功的经验。诗中的“生”,是新的意思。郑板桥画了四十年竹子,把不断在笔下生出新意看作是真正的成熟。无怪乎他画的竹子千姿百态,神韵各异了。郑板桥这种“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创作经验,也适用于教学。我们有些同志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了,有的甚至比郑板桥画竹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47.
命题如图1,在三棱台A1 B1 C1-ABC中,连结A1 B、A1C、BC1将三棱台分割成三个三棱锥B-A1 B1C1,A1-BCC1,A1-ABC,记VR-A1B1C1=V上,VA1-BCC1=V中,VA-ABC=V下,则V2中=V上·V下.  相似文献   
48.
已知点P(x0,y0)和直线l:Ax By C=0,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呢?  相似文献   
49.
课堂教学目前仍是中专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如何统筹课堂,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行为都有所进步和发展,教师不妨尝试着做好做足AIDA公式的文章.……  相似文献   
50.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课本中关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文〔1〕介绍了优于课本推导的一种简洁推导法,读后受益匪浅.受此启发,笔者又找到了优于课本推导的一种推导新法,并且还顺便得到了点P(x0,y0)关于直线l:Ax By C=0的对称点的坐标公式,现简介如下,供大家参考.设M(x,y)为直线l:Ax By C=0上的任意一点,由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易知,点P(x0,y0)到直线l的距离d=|PM|min,从而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就转化为求目标函数:|PM|=(x-x0)2 (y-y0)2(1)在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