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丽平 《成才之路》2009,(18):69-69
人体解剖学是体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由于课程内容枯燥抽象、记忆量大等原因,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往往比较差。我们通过运用现代理论及技术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新的方法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帮助学生进行科学记忆等方向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初,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留美教育在中国悄然兴起。其在人员选拔、学科选择及人才培养上都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特点,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在风云变幻的近现代中国,近现代报刊广告作为通俗文化的一个细流并不引人关注,然而正是这不起眼的细流,却道尽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从日益普及的西学、近代教育的普及、民族实业的发展,无一没有近现代报刊广告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24.
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中,可以看出,课程加大了文理科选学内容的差异。由于我同时兼任文、理两个班的教学工作,明确这差异就更加重要了。  相似文献   
25.
陈丽平 《家长》2023,(33):88-90
<正>几何变换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反射和缩放等操作,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还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运用几何变换的方法往往能够使问题简化,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巧妙解题。本论探讨了如何在初中几何综合题的解答中运用几何变换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期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为学生的几何学习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26.
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逐渐被淘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物流外包出去,然而并不是所有物流外包的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说明了物流外包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该寻求避免风险的有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7.
时代在变,教育也在变。如今,基础教育已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转变旧思想,树立新观念。一、培养学生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小学生的身心还不是很成熟,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弱,难免在多种活动中发生某些行为偏差,即通常所说的"犯了错误,做了坏事,不听话,违反纪律"等等,那么在他们成长的  相似文献   
28.
本文设想将德育电视作为一门课程来实施,成立Talent show栏目,采用“一式22线三步走”的操作策略,栏目通过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师生反馈、监督完善等手段,深入细致地研究德育电视课程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使德育电视节目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形成校园德育电视课程化的电教特色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9.
1917年后,梁启超肯定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循民本主义,以自由、平等为崇高理念;循世界主义,纳博爱精神于其中,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西方社会存在真正的法治精神,以权利为本,迷信“科学万能”,排斥道德的作用。梁启超主张立足于中国传统,走“化合中西”之路,寻求一种新的文化综合,使人类全体都得到好处。  相似文献   
30.
刘向《列女传》编撰完成于西汉成帝时期,之后,历代学者在各类文献中著录了此书,然而,不同时代对于此书载录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汉唐学者的重教化,宋代学者的慕古,明代学者重视版本的外观以及清代学者的重收藏,通过研究这些著录可以窥见历代学术风尚一斑,而对于《列女传》历代接受史的研究还有待于在此基础上做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