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读书乐     
宋末元初时的学翁森,曾写过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诗作《四时读书乐》,诗中写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读书的情趣极其生动地表达了出来,使莘莘学子心口相诵。竞相追寻读书之乐。  相似文献   
62.
有幸购得一本《茅盾少年时代作》。书中共收章三十七篇,都是茅盾在家乡乌青镇高等小学念书时所写的习作。章多数为史论,可看出少年茅盾的德才学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达到相当水平。难怪茅盾当年的语老师。对他的作下了这样的总批:“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  相似文献   
63.
古往今来 ,出现过不少博览群书 ,但缺乏创见的读书人。这类人被称为书橱或书簏 (盛书用的竹箱 )。还有的人读书像计时的沙漏 (读书像沙注进去 ,又漏出来 )和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 ,留下的只有豆渣 )。据说美国有一位少年 ,能把几十年的星期几是哪一天背出来 ,能够记住只听过一次的乐曲 ,记忆力确实惊人。但他读书却不能独立思考 ,也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被人们称为“白痴学者”。所有这些都生动地说明 :读而不思则罔。记不清是哪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 :世界上的书虽多 ,但只对善于读书的人才有用。所谓善于读书 ,最主要的是善于思考 ,…  相似文献   
64.
人文三说     
人生说人生是个偶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偶然来到这个星球上。解开了这个斯芬克斯之谜,我们对待生活会有大理解,对待生命会有大彻悟。人生是个过程。正如天之四时一样周而复始。不要企盼夏天结出丰硕的秋果,更不能等到冷寂的冬天才想到播种。人生是个缘份。茫茫人海中得以相知,相随。可惜太多的人不懂得珍惜天赐之“缘”,留下了叙不尽的令人扼腕的故事。人生是个遗憾。愈是追求满盈,愈会留下遗憾;懂得留下遗憾,可能不会有太多的遗憾。人生如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景,常与险路相伴。人生如文。有小品之文,有大气之文;有冲淡之文,…  相似文献   
65.
在长达40年的名城保护实践和探索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理论,向世界彰显了历史文化保护的中国智慧。首先回顾了名城保护40年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名城保护如何与旧城改造从对立走向统一,以名城保护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也一步步走向完善;其次阐述了名城保护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关系,并从真与伪、恒与变、整体保护3个层次介绍了名城保护的理论探索;最后对名城保护的未来进行展望,对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研究街区保护更新技术体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项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6.
拉封丹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寓言诗人。他的一生充满神奇色彩 :小时候 ,他只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 ,尤其喜欢观察动植物的生活和形态。平时他生活懒散 ,办事拖拉 ,到三十岁仍然一事无成 ,只好到巴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幸好后来在巴黎结识了莫里哀、拉辛等著名作家 ,使他得以大器晚成 ,最终以十二卷富于哲理的《寓言诗》著称于世。其中 ,《乌鸦与狐狸》、《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名篇 ,使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一起 ,享誉世界。特别有趣的是 ,拉封丹对蚂蚁有特殊的感情。有一次在朋友家聚会 ,到了吃饭时间却怎么也找不到他 ,直到大家吃完晚…  相似文献   
67.
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 ,出现过一位极富传奇色彩、极富魅力的杰出人物。他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是真正的“东西南北之人”。他 ,10岁赴欧学习 ,先后考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 ,专攻数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及土木工程学 ,不仅获得十几个学位 ,而且精通英、法、德、意、奥、希腊、拉丁等多种文字。他 ,二十几岁学成回国 ,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一眼看中 ,让其担任洋文秘书和税务督办 ,后又经张之洞举荐 ,调升为外务部员外郎 ,并晋升为郎中、左丞。在与英法等国的谈判中 ,他…  相似文献   
68.
“寓言是一个魔袋 ,袋子很小 ,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 ,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 ,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 ;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老作家严文井的这段话 ,把寓言的魅力和作用十分生动而且深刻地表述出来了。在我所读过的寓言中 ,有几则寓言特别有趣 ,历久难忘。一则寓言出自《庄子》。说的是一个名叫朱漫的人 ,一心想学到天下最高超的技艺。学什么呢 ?有人指点他说 ,天下最高超的技艺莫过于“屠龙”了 ,因为龙是神物 ,腾云驾雾 ,如果能把龙杀死 ,…  相似文献   
69.
经典的力量     
什么是经典 ?常见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以及“一定的时代 ,认为最重要的 ,有指导作用的著作”。第一种解释指的是古代经典 ,第二种解释是除了古代经典之外 ,还包括现、当代经典。每一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经典 ,同时 ,各个民族“经典中的经典” ,又必然会突破民族、地域和国度的界限而走向世界 ,成为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同一般的著作不同 ,经典的力量在于 :它代表了人类的最高创造 ,蕴含着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智慧。1988年 1月 ,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 ,会议主题是“面向2 1世纪”。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 ,最精彩的是瑞典…  相似文献   
70.
有一个八岁的小男孩 ,当他的老师对他的作文写下“大蛇过田陌”这样的批语时 ,小男孩立即写下“小蚓度沙漠”的对语。老师的意思是说他的文章辞不达意 ,而他的意思是说要像小蚯蚓那样 ,在沙漠上蠕蠕爬行不已 ,顽强刻苦地在学业上求得进步。这个小男孩不是别人 ,就是长大后成了中国著名作家和学者的林语堂。林语堂是福建省龙溪县人 ,出生于 1895年 ,1976年去世。他一生写过大约六十本书和上千篇文章。由于他长期居住在美国 ,他的著作大部分用英文写作。其中的《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以及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