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陈康衡 《新高考》2007,(3):24-26
【考点指津】 1.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企图建立世界霸权。控制中国和扶蒋反共成为二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改进历史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词汇中,没有“宪政”这个词。戊戌变法前,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把立宪的观念从西方引入中国,主张实现君主立宪。虽然变法失败了,但实行宪政的思想却得以传播。在20世纪初的清末新政中,预备立宪迈出了近代中国宪政艰难的第一步。屈指算来,  相似文献   
14.
两年一次的南通市高中历史评优课活动,于2008年12月初举行。这次仍是评选综合探究课,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改进和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无数优秀的文化遗产。高中历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文化遗产"。①通过学习,能使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②为此,必修课设置了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路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张謇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硕。中学历史课程以学术研究为依据,重视张謇办实业的典型意义,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高三课。他引导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在归纳总结时他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计划经济。笔者很纳闷,怎么能说它是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8.
高中历史新课程在必修Ⅰ模块中,安排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学习内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但是,“代议制”在过去所有的高中历史教科书里都没有出现过,这个概念即使在大学里也属专业名词,不要说大学通史教材中很少使用,连西方政治制度史教材中也难得见到;另外,高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太少,理解这部分内容有很多障碍。这种专业性很强的专题,使得中学教师的教和高中学生的学都有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观摩了一位年轻历史教师的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10课"秦王扫六合"。根据初中历史课标的内容标  相似文献   
20.
陈康衡 《新高考》2006,(10):33-35
【考点指津】1.理解隋唐有关政治经济制度的联系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创立,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而隋唐科举制度的创新又是对中央集权官僚机构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行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机构较高效率地运转。在均田制的基础上,隋唐创立了租庸调制,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之风日盛,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瓦解,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改变原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