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世纪80年代,视频就被用作记录教学过程与传播教育理念的媒介,经年累积的视频如"车辙马迹"般记录着教学实践样态变迁的历程。通过视频图像阐释法分析1988-2018年D小学的语文课文教学视频,从中归纳出该校30年来小学语文课文教学的嬗变与坚持。通过对视频时间维度、图像维度、语言维度进行分析,发现30多年来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发生了如下变化:时间上,教学时间轴从依据篇章结构到按教学组织形式切分成段;图像上,学生身体从紧张严肃到相对放松;语言上,课堂话语结构从"靶向问答"向"打排球式问答"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家长参与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理念。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家长必须完成从支持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必须对学校有正确的认识,必须享有课程改革倡导的权利,以积极的心态适应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些学者经过研究逐渐认识到,将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实践,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却忽视了许多课程研究上更为重要的问题。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或教师指导下从教师、教科书中学习外,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特征、同侪团体、学校的价值气氛或学校文化中获得许多知识;有计划、有意识的课堂教学有时会产生与之相反的“无意识的学习结果”,这些虽然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为例,对小学国学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探讨。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采取分科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按照模糊性、差异性、自主性、鼓励性、全体性、知行合一六大原则组织教学;以吟咏诵读教学、情境化教学、趣味化教学和生活化教学为其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同时兼顾到教师的个人特征和内容本身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有效性问题一直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脱离了"过程-结果"的研究取向,在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人们不再热衷追求有效教学的法则,但教学有效性仍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并随时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研究内涵。在情境脉络互动新的研究背景下,教学有效性应体现为教学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有积极的多重互动、重视学生思维的过程及体现教学的道德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教学过多地沉迷于知识的理性世界追寻,而忽视了教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有其必要性。但是,一些教师在实践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时,不清楚回归生活后的教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之间的异同,把教学简单地等同于日常生活,甚至使教学少了“学科味”,教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之间到底存在着哪些区别与联系?本期刊发的杨宏丽和陈旭远《教学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关系的审视》一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自我意愿消极、学习意识淡薄、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滞后等现象。高师音乐教育既有的教育模式、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等因素对高师院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专门化的高师音乐教师职前培养,坚持高师音乐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的连贯性,建立研培一体的高师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赋予了教师愈来愈多的课程决策权力,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也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质量和成效。重新省思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议题,激发教师的课程批判意识,促进教师参与决策实质性的更新与突破,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要。依循批判教育理论的视域来审视教师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行为,将赋予教师在参与课程决策上批判与建构的行动方法和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实践类课程的教育实习,可以为高师学生提供真实的身份体验场域。在此场域之下,实习教师经历着原有学生身份的顺延、教师身份认同焦虑以及他者镜像下的群体身份认同、自我建构后的教师身份自觉等几个阶段。在充满教育意义的实习实践中,实习教师完成的是"此刻我是谁"的身份认同,实习教师既可能在今后的专业生命历程中进一步建构其教师身份,也可能削弱乃至摧毁教师感觉,从而在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中形成身份的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