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尤以罗杰斯的学习观为代表。文章在阐释此学习观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现实意义,即作为移动学习的理论指导。通过对已经成功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的列举,论述二者的切合性,并且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2.
83.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与媒介融合的不断加深,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也随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虽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落后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其他国家,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较完善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又因为其发展过程与全美媒介素养教育的有关会议的召开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具有比较完整和清晰的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美国各时期媒介素养定义的演变以及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会议主题的概述与比较,研究它们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经验,并依据2011年美国媒介素养会议的内容,尝试呈现自己对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些观点,以期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在线学习"社会属性"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孤独感与焦虑感的出现,这不仅制约着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之间呈现弱连接状态。该研究从学习者社会属性分析入手,在Co I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在线临场感促进学习者与教育者、同伴之间的互动交流,研究将在线临场感划分为教学、社会、情感、学习、认知等构成要素,并利用它们彼此间的作用关系,构建了在线临场感TSCEL模型,设计了混合学习下在线临场感的实施路径,并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等课程中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线临场感通过聚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升了混合学习的教学效果,其中情感化存在能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有效减轻学习者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孤独感,学习性存在是在线临场感的调节器,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5.
随着网络课程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活动中,关于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设计也逐渐成为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首先由于互联网的优势,网络课程能为学生提供不受日寸空限制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网络课程可以“根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进行灵活拆分重组,使其达到个性化获益”。 相似文献
86.
教师情绪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既影响着改革的实施,也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学者在对新课程进行研究时,往往只侧重了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什么,新课程需要教师贡献什么,而忽略了一个重要维度,即教师对改革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87.
本文根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心理学原理和《有效教学设计的二十一个原则》的论述,提出了电化教学设计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开展电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电化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发现的问题,并从专业培养目标、理论体系、知识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规范建设我国的教育技术学专业。 相似文献
89.
教育技术学在国家专业目录中被认定为二级学科,但是离学科的要求的具备理论体系和全新方法尚有一定距离;教育技术学是指用于支持与促进人类学习活动的知识体系总和;教育技术学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也丰富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开拓了其他学科视域。 相似文献
90.
CSCL定义的演变和国际CSCL会议的主题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技术领域中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CSCL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文献调查的角度来对各时期CSCL的定义和从第二次到今年举行的国际CSCL会议主题进行考察和比较,讨论CSCL研究内容、方式的变革,探索了CSCL的历史演变,并尝试呈现自己对CSCL研究发展趋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