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央视某著名节目主持人,在访谈节目中称对方父亲为“家父”,贻为笑柄。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说得“文”一点,这未尝不是好事,因为沿用古代的一些称谓的确会给人有礼貌、有修养的感觉。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一些古代谦称与敬称的礼俗介绍,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准确而灵活地运甩。  相似文献   
12.
陈璧耀 《中文自修》2023,(11):60-61
<正>据说有母亲教孩子写“■(cuàn)”姓教到崩溃。说崩溃当然只是夸张,但一年级小朋友要把这个30画的姓写在方格里,确实有相当难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姓,你的姓难写吗?是不是可以简写?另外,你是否知道,你的“姓”来自哪里?你最早的祖先又是谁?以下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人人都有的姓氏。  相似文献   
13.
“后”与“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简化已近五十年,大部分人简化字已经用得很习惯了,但上世纪随着国门打开后繁体字的涌入,文字的使用便混乱了起来,其中尤以简化字还原为繁体字的问题最多也最严重。如将“理发”写成“理發”,“公里”写成“公裹”,“干洗”写成“幹洗”等,纠不胜纠。如果搞清楚了繁简的对应关系就会减少误用。这里试说“后”与“後”。“后”与“後”是一对同音替代的繁简字,这两个字除了读音相同外,意义上并无关联。一些人把“太后”写成“太後”,主要就是不清楚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毫无关联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士”现在指的是知识分子或知识阶层的人,是文士;而最初,“士”却是武士。  相似文献   
15.
士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势力在春秋时期的迅速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到了战国时代,士就更其活跃了起来,他们走南闯北.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寻找知己的主子,以谋取荣华富贵;各国诸侯为富国强兵,也四处收罗人才,尊养士人,于是养士在战国时就蔚然成了一种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从触龙的“徐趋”说到古代的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策·赵策四》里讲了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赵太后的丈夫赵惠文王死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继位。但孝成王还年幼,所以赵太后就临时掌管朝政了。而在她刚刚当权的时候,秦国就趁赵国还在办丧事的当口加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太后就向齐国求救兵,齐国却提出了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的要求,太后不肯。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地劝谏,太后还是不肯。事情正僵持着的时候,来了一个老臣叫触龙,说是要见太后。文章写太后怒气冲冲地等着触龙来劝谏,写触龙上殿之后慢腾腾地走,化了很长时间才走到太后的面前。文中就用了一个“徐趋”来描写触龙上殿以后行走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经说过古人的赐姓现象,帝王赐姓也是改姓,不过是被动的改姓;本文说的是自己主动的改姓。帝王的赐姓,虽非出于自愿,但作为一种荣耀和恩宠,你难以拒绝,那怕是恶姓也不能不接受;而自己的主动改姓,理应出于自愿,可由自己决定,却也常常是不得不改的。大部分是因为外界环境逼迫的结果:或是为避战乱避灾祸,或是怕受牵连受株连,或是为避讳。总之,大部分也都是不得已的。以下着重谈两种古人主要的改姓现象:避祸改姓和避讳改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人之于物多有好恶之感,因而词语中有褒贬之义,成语也不例外。但褒贬色彩并非一成不变,有些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好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从成语感情色彩变化的历史看,历来由褒转贬者多,如"大放厥词""亦步亦趋" "明目张胆" "钩心斗角",原来都是褒义的。近来,一些贬义成语如,"趋之若鹜" "守株待兔" "一塌糊涂",也开始有转为中性乃至褒义的。"始作俑者"也可视为其中之一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