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初阳 《留学生》2010,(3):30-32
1948年7月,因反对内战受蒋介石所逼滞留美国做寓公的冯玉祥将军.在接到中共中央的诚挚邀请后决定涉洋归国.参加新人民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动身前,夫人李德全就是否把正在上学的孩子留在美国征询丈夫意见,冯玉祥沉吟有顷答道:让孩子们自己做选择。  相似文献   
102.
王初阳 《留学生》2010,(12):58-59
在罗马尼亚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具体是由当时的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国际部负责关照的。罗劳动青年联盟的中央领导人在1949年和50年代初期.曾几次赴华参加国际会议或进行访问.他们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复苏和人民昂扬的精神面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对首批公派来罗马尼亚高校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十分爱护,关怀备至。  相似文献   
103.
《材料分析方法》是材料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几方面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材料性能测试方法和手段的掌握。对学生的工作、科研提供必备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4.
《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成组课,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以及对未来所从事的工作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以往教学考试环节存在的问题,对《燃气输配》的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书记官(员)专业定位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开设书记官(员)专业.国家需要是前提.社会需求是导向。同时,作为法律辅助类应用型人才,书记员的培养应该以法律专科层次为起点,以法律辅助工作能力培养为本位。  相似文献   
106.
大言不惭地说,我热爱猫夜。我承认自己一度有过晚上8点就睡、早上6点就起的“乖乖起居经历”,‘但那是因为那时跟奶奶睡,她老人家劳累一天要早睡,所以我没得商量。但后来离开奶奶到外地求学,在县城里上高中时,我就彻底地不乖了,反了。  相似文献   
107.
阐述数字时代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展课题检索服务,为临床一线提供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大学三年级,去高中实习的时候,讲课文《景泰蓝的制作》,一下子就扯到了庄子的《逍遥游》,滔滔不绝,直至下课还觉得不过瘾,后来成了一名正式教师,教初一,第一册里有一篇《龙宫索宝》,三言两语之后,就联系到了原型理论中“智慧老人”的形象,接着自然就讲起了荣格,开始与弗洛伊德进行比较,又介绍起《金  相似文献   
109.
陌上  陈述 《新体育》2006,(8):58-59
关于“冰王子”博格坎普,有一个古老传说一直在坊间被口耳相传。在这个功利足球甚嚣尘上的时代,艺术足球的信徒们惟余三个可供膜拜的朝圣之地,一是到伯纳乌去看齐达内;二是到糖果盒去看里克尔梅;三是去海布里看博格坎普。  相似文献   
110.
这是一篇并不复杂的课文,篇幅短小,主旨明确。教师仿佛无事可做: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简明的思想,教学就可以画上句号。有些教师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处理的。这样的课堂当然不会掀起思维的波澜。如果我们总是不加质疑地接受课文的思想,如果我们不愿揭开与课文血脉相连的历史场景,如果我们不善于向课文的细节“提问”,那么,许多语文课上起来都会非常简单,简单得没有任何意味。也许,正是这些安安稳稳的课消磨掉了我们最后的一丝怀疑精神。但郭老师拒绝这样平淡乃至平庸的课堂。他不愿意做课文“温顺的”读者,他要用“叛逆者”的眼光审视那些许多人所“想当然”的东西,课文的一切忽然间变得“陌生”起来:作者笔下的“信赖”原来隐藏着如许令人不安的“历史密码”,精致的鸟笼原来窒息了生命的自由冲动!课文表面的脉脉温情刹那间让我们毛骨悚然。你大可不必赞同郭老师的解读——我一向认为,对于文本我们首先应该保持一份亲近。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所展示的《珍珠鸟》的另一面,让学生也让我们的思维荡起了涟漪。由此追溯到你的课堂,你带领过学生如此抽筋剥皮般对课文进行“提问”吗?你曾经向某些课文的思想说“不”吗?或许,你从未想过要做课文的“叛逆”;或许,你认为语文课根本就不应该这么上,或许……欢迎你参加这个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