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媒介形象通常指媒介的社会形象,是公众对媒介的整体印象和评价,由媒介的外在特征和内在风格构成.就报业来说,外在特征是报业给予社会公众具体的、可直接感觉到的形象,主要包括报纸名称、报纸质量和版面形式、报社的外观、固定资产、采编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行为等;内在风格是社会公众对报业的一种抽象、升华了的认识,主要是对报社的信誉、报社员工的精神面貌、报纸的知名度、影响力等得出的印象.①一般而言,内在风格比外在特征更重要.作为以提供信息为首要功能的新闻媒介,新闻报道是其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雷红英 《新闻世界》2010,(9):114-116
《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于2010年2月21日至5月1日对武汉市黄陂区的"信义兄弟"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本文试图运用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方式等方面对两报的"信义兄弟"新闻文本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雷红英 《大观周刊》2012,(14):171-171,17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翩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失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24日至29日,《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对在贵州山区支教遇难的武汉大学江苏如皋籍女生赵小亭的事迹进行了集中报道。本文试图从两报关于"志愿者小亭"报道的定位、主要新闻事件叙述、背景材料处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两报的相关报道,探讨大众化报纸报道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视角,通过对"信义兄弟"报道过程中的社会系统、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的分析,探讨在三大系统的相互作用下,"信义兄弟"呈现出的"道德标杆、社会良心"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2月23日,<武汉晚报>在第17版报道了汉口医院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争艳医生札根基层、甘于清贫、一心为病人服务的知注事迹.这篇题为<上医之境>的通讯于2010年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类三等奖.这篇通讯用真实的细节,表现了王争艳坚持"花最少的钱治好病",用处处为病人着想的真心和一个个小处方化解了无数个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大难题,诠释了医者的价值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黄兵  雷红英 《新闻爱好者》2011,(16):124-125
作为中国第四代电影的杰出代表,吴贻弓电影既继承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审美经验,又从民族传统艺术包括诗歌、戏曲和绘画中吸取了大量的艺术精华,借以拓展电影艺术发展道路,导演的内心体验和个人情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彰显,凸显出极富个性的民族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