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新时期邓小平党章思想的主要内容,涉及党章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纲领和路线,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的组织机构,党员条件,党章的修改,党章同国家的关系等方面。这些思想的形成,有理论根据、历史根据、现实根据、外部条件、个人原因等因素。在这些思想指引下,维护党章权威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从校情出发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所大学办得如何,不仅要看其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设施、管理水平等.更要看它的师资队伍建设。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始建于1978年。经过20多年的建设,如今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业务素质比较高,能打硬仗,比较能战斗的教师队伍。目前拥有北京市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最年轻的46岁;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同时还涌现出一批国家和北京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和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在科研上,我校有3人5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1人…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宪法中的国家标志经历了从完全空白,到郑重确认,再到继续完善的演变过程;现行宪法虽然规定了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但是需要进一步确认国庆日。新中国宪法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规定了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基本路线;现行宪法中的基本路线需要体现五位一体的要求,完整地指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总布局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文言文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厌倦和恐惧心理,这给初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下,加强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这就对文言文有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构建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宪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九个方面:宪法的定义,宪法的由来,对资本主义宪法的评价,苏联宪法制定和修改所依据的方针和原则,苏维埃政权和经济制度,公民权利,民族问题,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宪法的意义和影响。这些思想对于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德对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巨大努力和贡献:呼吁包括工人、青年、妇女、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各民族在内的全国人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促使人民军队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保持崭新的精神风貌;推动执政党经受住各种考验,搞好党风建设;现身说法进行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宣传和教育,身体力行为纠正“左”倾错误而努力,以独特方式为精神文明增加积极因素。朱德能够为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归根到底是由他的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1976年以来,党和国家对周恩来历史地位的确认,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周恩来逝世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确认了周恩来的历史地位,但对他与“文化大革命”的关系的说明存在局限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以前,着力正确解决周恩来同“文化大革命”的关系问题,从而更全面、更科学地确认周恩来的历史地位;从党的十二大到现在,结合周恩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进一步确认周恩来的历史地位,并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作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对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和贡献,主要围绕着五个方面来展开: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位置,以及经济建设与其他方面工作的相互关系;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根本目的;达到经济建设目标和目的的步骤和阶段;经济建设内部的各种重要关系;经济建设中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这些探索和贡献,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地位、本质、类型的结合上阐述了宪法的定义;从合法与合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宪法与革命的关系;立足资本主义时代,指明了未来社会主义国家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发展政治文明的远景。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发展道路问题上采用“三分法”(革命道路、反革命道路、中间道路或叫第三条道路),这是有局限性的。如果采用“四分法”(革命道路、反革命道路、中间政治道路、科学-教育-实业道路),会更好一些。中间政治道路,不但表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且表现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科学-教育-实业道路,如果进行深入思考,会获得新的认识。据此,至少可以得出四点启示:知识分子往往在各种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中具有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分子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所作为;中国共产党需要全面深入地认识知识分子;解决知识分子问题需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