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顾润生  宋梅 《江苏教育》2023,(51):31-33
<正>顾润生:“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项目的实施背景是什么?宋梅:我们的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对“品格锤炼”学校实践的真实回应。传统“记忆、模仿和训练”的德育方式,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通过学校向善至美的德性场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的建设,建构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态,聚焦儿童的生命成长。二是对儿童“道德生长”需求的前瞻关注。“雅正童心剧场育人行动”将戏剧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42.
课程改革前后相比,课堂教学提问在问题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导答与点评等方面确实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提问主体这个纬度,大都还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背景下,这种现象的存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43.
顾润生 《中国德育》2010,(12):41-43,60
2002年5月,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与中国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署了一项在公民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开展交流的协议。此后,江苏省教研室、上海市教研室、云南省教科院、山东潍坊市教科院等先后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进行合作,开展公民养成教育实验,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4.
思想品德探究性试题既不同于一般的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也不同于学生实际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而是将思想品德课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借助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考查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引入探究性试题,能够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受到启发,把考试的过程变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45.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评价“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本文从三个层面,谈谈在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中如何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相似文献   
4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生仅止于“知”,没能把“知”转化成为“信”和“行”,从而不能完整地达成课程目标。这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培养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角度,对如何有效落实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7.
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较好发挥。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却也会出现一些与思想品德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本文称之为“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笔者就此展开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一、反思想品德教育现象描述  相似文献   
48.
<正>顾润生:学校以艺术教育和舞台展示促进学生品格提升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求真尚爱”的内涵是什么?孙丽霞:艺术具有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荀子说:“诗言是其志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唐代画家张彦远更是明确指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好的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品格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是全国学陶示范校,也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我们长期秉承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49.
思政课教研员对课程研发、教学改革、评价引领、教师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思政课教研员研修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有效的研修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方式。菜单式的课程设计、师徒式的研修机制、项目式的研修过程,能有效地解决思政课教研员研修中面临的问题,促进思政课教研员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0.
对赏识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我们一直信奉“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观念下,赏识教育为学校教育吹进了一股清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理解赏识教育的真正内涵,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学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本文从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赏识教育,以期准确地认识和实施赏识教育,充分发挥其效用。一、现象与本质: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都有其现象与本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