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我是北京一名赶上了初高中课改的学生。按说国家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花那么多纳税人的钱进行课程改革,我作为亲历者应该高兴才是。可我就是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觉得“倒霉”,总在想“教育的乱世”怎么让我赶上了。  相似文献   
42.
颜丹梅 《考试周刊》2009,(34):159-159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学科。一些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不爱学信息技术知识,爱上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玩一玩游戏,因此游戏也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劲敌。有部分教师把计算机上所有的游戏,甚至Windows自带的游戏也删掉了,但还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有时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教师指定的练习。所以每堂课下来教师都觉得疲惫不堪,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哪些不足。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知识传递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手段,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融入学生喜闯乐见的任务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北京市10节初中音乐抽样录像课的分析,发现当前音乐学科教学优势比较明显,多数课学科特点明显,注重以音乐为本体;教学内容拓展有度,没有科学性错误;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方式多样,与目标、内容切合;传授的教学内容准确,没有科学性错误。但是一些课仍存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太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不够,对教学难点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实效性,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欠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佛山市中山公园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及造景现状的调查 ,发现植物种类丰富 ,植被基础较好 ,但存在着植物造景整体效果欠佳、人工植物群落简单等问题 ;对今后公园建设中观赏植物的选择、植物景观的营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不可否认,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然而,在"拓展  相似文献   
46.
专科信息的网络检索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新世纪的大学教师应该是走时代前列的人,为人师表的典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和教学改革的先锋,科学研究的尖兵。  相似文献   
48.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只是,很多时候,我们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单一而枯燥,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工具性一面的引导,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培养和尊重,更忽视了“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在语文课程逐渐走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今天,笔者以为不妨给我们的作文评语也加点调料。  相似文献   
49.
传统讲授法如何面对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丹 《教书育人》2002,(14):23-24
传统讲授法是否已经过时?能否被淘汰?已是一个说不完、争不休的话题。在诸多教学法“千帆竟渡、百舸争流”的今天,答案仍然是否定的。纵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传统讲授法还占据着大部分课堂。在教学重点、难点、小结、解惑和归纳上都离不开讲授法的点睛之笔,这是其它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是其生存的优势所在。这说明课堂讲授法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那么讲授法如何面对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呢?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挖掘讲授法的潜力,使其加以改进和提高。一、讲清知识脉络…  相似文献   
50.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初读此词,便被它的文采笔力所震撼,被它的思想感情所吸引。有人说:“悲愤出诗人。”此词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任密州太守时写的,当时作者41岁。由于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偏远的密州当地方官,郁郁不得志,心情很抑郁。同时,与感情很深的弟弟(子由)已七年不见,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