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马仁杰 《档案管理》2021,(1):117-118
安徽大学是一所红色基因鲜明、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高校。安徽大学档案馆藏档案记录有共产党人蔡晓舟抽刀断指,誓死筹建安徽大学的感人故事。蔡晓舟通过任教、创办学堂从事革命活动,提出"不设大学何以造就专门学术之人才"思想,于1921年7月联络同道组成"安徽大学期成会"。同年,在面向安徽政界、商界和学界名流陈述"报告安徽有设立大学必要之意义"时,抽刀断指,用鲜血书写了"誓死建成安徽大学"八个大字。在誓死筹建安徽大学意志的感召下,终于在1922年3月20日正式成立"安徽大学筹备处"。该筹备处虽于3年后搁浅,但坚持要创办安徽大学的意愿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53.
家庭档案既是独家记忆的坚实支撑,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微观样本,国家档案资源的必要补充.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当前主要面临家庭建档意愿低,重视程度不高的思想困境;家庭建档缺乏标准指引,法律依据不够的制度困境;家庭建档质量参差不齐,社会影响力有限的利用困境.而新《档案法》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据此,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强化档案意识,提高参与程度;做好顶层设计,健全相关制度;搭建数字平台,助力资源聚拢;创新利用形式,深挖资源内涵来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档案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54.
“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与档案利用的关系呈现新态势。文章从主体、客体和价值形态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档案价值的演变情况,从利用需求、利用服务和利用环境三个角度研究了“互联网+”时代档案利用的特点,然后分别论述在“互联网+”环境下档案价值演变对档案利用的影响及档案利用对档案价值演变的促进作用,最后从档案价值演变的衍生振动性、增幅衰减性和断裂回溯性提出“互联网+”时代实现档案价值演变与档案利用创新良性互动的策略,以期为推动新时期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档案利用服务的优化及档案价值实现的最大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5.
跨学科研究是近来学界研究的热门,本文从档案学跨学科研究的先天基础与后天条件入手,对档案学跨学科研究进行了SWOT分析,并在分析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站稳脚跟,发展基础理论"与"摆正心态,切准合作契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6.
美国NARA网站的小众化特色突出,主要体现为:建立科学的“族群”架构,根据特殊用户打造特色馆藏,采取多种服务方式与用户交互.我国档案网站建设应积极借鉴其做法,全面加强小众化服务建设,采用多种服务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57.
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利用工作中,信息伦理建设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从开展公民信息伦理教育,大力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和档案专职人员信息伦理素养,加强信息伦理制度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信息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58.
文章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开发工作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等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文件工作档案工作一体化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其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各类新媒体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档案行业也置身其中.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利用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本文从依赖心理、求便求快心理、务实心理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档案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时出现的心理特点,并针对上述特点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档案馆在服务意识、服务环境、服务流程等方面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0.
本文从我国电子文件问题的严重性、与国外情况比较后的反思、网格新技术的研究、科研项目要落在实处等多个方面对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强调制定和实施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要落在实处,并应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发展,力争实现与"金档工程"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