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本杰明、杰姆逊和后期海德格尔对雕刻的反思都审视了在后现代时期艺术和技术的亲缘关系。本杰明主张技术摧毁了艺术的氛围,这是对机械中介物替代艺术家来控制美学的一种模糊批判。杰姆逊批判了笛卡尔式的主体再现于后现代主义中,这意味着通过电影(现在通过广告),艺术氛围已经不是一个不可逆的过去的随意回想,而是被吸引的观众当下生活的共鸣。这一点现在普遍反映在消费主义之中。海德格尔对与雕刻相关的空间和处所的反思,说明艺术的角色应该是阐明一个关系性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发现自己正身处这样的世界之中,而不是通过那种维持我们娱乐的机械方法来利用艺术品味。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老去     
常言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一直以为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有例外,那也是对古董字画,汽车手表当不在此列。直到我……  相似文献   
13.
高登 《科技文萃》2013,(7):120-123
从我进入钟表媒体业的第一天起,就听说瑞士有“四大真正的钟表制造商”。我还专门向一些品牌的负责人请教过“四大”的出处,得到的回复是:它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品牌最先提出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代表了整个行业对这四家表厂的认可。在这“四大”之中,百达翡丽和积家的表厂我曾经参观过,劳力士的生产体系我也不算陌生,唯有真力时表厂始终带着一丝神秘感。让人看不清它作为“四大”之一的真正实力。  相似文献   
14.
独立品牌、独立制表人、草根制表大师……想念无论听到上述称呼中的哪一个,你的脑海中反映出来的都是同一批人。这批人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完善的钟表制造设备,也没有成熟的产品销售和推广渠道,但是他们制作出的手表却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最初的时候,这批人和他们的作品皆是以逆袭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5.
高登 《科技文萃》2013,(9):90-91
今年9月25日至28日,一项全新的国际级钟表盛会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对于还未曾赴瑞士参观过日内瓦和巴塞尔表展的钟表爱好者而言,此次空降香港的“钟表与奇迹”展将为他们提供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 亚洲人对于瑞士传统制表文化的向往由来已久,这种向往也体现在对表展的关注上。表展不像车展、航展、画展等其他类型的展会,它似乎天生便带有地域性和距离感。  相似文献   
16.
爹地值夜班     
看见太座一年多来,每天半夜起来喂奶,已经筋疲力尽,我晓得该是我这老爸换班的时候了。但我是个睡得很沉的人,对每晚都要被不定时地唤醒,实在兴趣缺缺。  相似文献   
17.
高登 《科技文萃》2014,(2):84-87
众所周知,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特别严肃、认真,缺少幽默感和浪漫细胞的民族。按说这样一个民族生产出的东西应该特别不招女性消费者的待见,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从宝马、奥迪、保时捷,到万宝龙的笔、菜卡的相机、双立人刀具、华洛芙的珠宝,就没有一件是只有男人看了才会动心的。这么多年来,德国人就只在高级制表领域表现得有些“男女失衡”,你真的很难将德国手表与深受女性消费者青睐联系在一起,直到格拉苏蒂推出了Pavonina灵雀系列。  相似文献   
18.
从北京到瑞士,1万公里的飞行,7小时的时差,旅途的舟车劳顿,所有的这些,在我睁开双眼的那一刻都已烟消云散。每天清晨,我们离开安睡才四五个小时的宾馆,乘坐火车或汽车,在异国他乡的道路上飞驰。车窗外漫山遍野,绿草黄花,头顶上风轻云淡,天高气爽,都只视而不见。在瑞士的每一分钟,我们穷极一切思想智慧,搜罗各式语言文字,只为了赴这一年两度,世界钟表的盛宴。  相似文献   
19.
必也正名乎     
侯雯  高登  潘箭 《科技文萃》2011,(6):86-89
钟表界似乎注定是一个会与“大师”产生很多交集的行业。不久前,华裔国际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受劳力士和国家大剧院之邀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钢琴大师课。无独有偶的是,在由浪琴发起的“未来网球之星”活动中,拥有17座大师赛冠军奖杯的阿加西担当起了孩童们的临时教练。另一家瑞士公司宝珀,虽然从不涉足商业代言,却对享誉全球的烹饪大师们情有...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读中国当代绘画大师的随笔,里面有段文字,大意是说,画中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一旦离开了原本的位置便会生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画面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随着自己接触的表越来越多,我发现这一理论对于手表似乎也同样有效。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款式,一旦将特定的元素从约定俗成的位置移开,哪怕只是细微的改变,也会令表盘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