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哲学之士是一群志于真、志于道、志于学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社会的良心;利禄之徒是志于利、志于禄的伪学者。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人性的不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学术趋向,哲学之士从事学术是为了满足个人及人类的精神需求;利禄之徒以学术为招牌,他们满足的是个人的生物性需求。保持基本的学术修养与学术良知,是区分哲学之士与利禄之徒的标杆,也是成为哲学之士的基本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72.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课堂教学诊断和评价的标准是考查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窗口,是教学行为优化的方向与指南,诊断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决定着课堂教学诊断的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有效性,具有引导和促进教...  相似文献   
73.
基于“经验的概念化”思想理解教学经验的概念化,这是将教学经验上升为实践性教学知识、实现教学经验理论升华的过程,其内在逻辑是在历时态的时间结构中探寻教学经验的实践规律,以生成实践性教学知识并充分发挥教学经验的校本指导意义。根据教学经验概念化的内在逻辑,立足校本发展、面向教育实践,教学经验概念化应遵循“改造经验创生知识”的基本理路,通过“呈现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积极检验”的实践路径,促进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的生成,从而实现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并发挥其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4.
当前,随着本科生就业压力的转嫁及研究生的大批量扩招,急剧增加的研究生数量使研究生就业市场趋于饱和,以往研究生就业那种“皇帝女儿不愁嫁”“社会精英不愁找”的现象已不复存在。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出现使研究生就业越来越困难,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研究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75.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教育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诸要素及教学环节,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把人们认可的价值原则转化为学生相应价值观的教学活动。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有直接与间接两大途径,教学目标可分为预设价值目标与生成价值目标两大类。课堂教学中实施价值教育应强调无痕性与日常性两大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76.
批判教育学以法兰克福学派特别是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为哲学基础,通过对传统的精神科学教育学——释义学研究方法和经验教育学——实证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以“批判”为特征的教育研究方法论。该方法强调通过相关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历史分析和语言分析,对一切教育现象进行“批判”性的研究。批判教育学方法论拓展了教育研究的视野,突破了教育研究方法“一元论”的局限,但也存在绝对否定和空想主义的局限。  相似文献   
77.
传统教育研究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应是一种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可靠信念,个体经验不是合法知识,只有上升到理性才能成为“知识”。这种知识理念不仅在理论上难以立足,而且在实践上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使教育研究远离教育实践。面向生活的教育研究对传统的知识观发起了挑战,认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知识的生产者,因其重视教师个体经验与默会知识的挖掘,努力追求教育中的“真实”,冲破了本质主义知识观的羁绊,是我国教育学界进行的一场非本质主义的教育学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78.
教育现象学方法论可以在现象学寻找事物本质的方法论中寻找到根.胡塞尔现象学对事物本质有两点"革命性"的认识.一是认为,个体、偶然的存在物可以具有本质,这是对传统本质观"共相说"认识论的颠覆;二是认为本质可以通过"看、直观"获得,这是对笛卡尔以来本质通过"思"获得的方法论的颠覆.但是,现象学本质观也存在两点悖论.首先现象学也以追求客观、确定的本质为目标,可是经过个体主观过滤后的意识(现象)不可能是确定、客观的;其次,通过对主观"前见"的悬置,经验之我不可能还原为先验之我,因为"前见"不可能被"经验之我"悬置起来,也就不可能找到纯粹客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79.
个人知识是公共知识的个体化和个性化。学生个人知识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知识形式,而是其在学习人类知识成果过程中形成的感悟与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二者的混合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个人知识的个体性,体验性和情境性,批判性与动态性,成为教育“转识成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现实困难——来自某高中的质性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理分科在我国已实施了多年,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将面临哪些现实困难呢?教师们又是如何理解的?笔者就此对河南省某高中进行了质性访谈,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