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解决与其他教育工作相割裂、内容较为匮乏和路径狭窄单一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观照”的视野并遵循“细小落实”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只是表述核心价值观的24字,还要按照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这三项标准,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和世界文化精华这三大来源中,选择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相应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创新,关键有两个层面:一是建构和完善“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框架;二是探索和使用“国民教育融入法、社会治理贯穿法、宣传教育引导法、榜样示范表率法和优良品德修养法”全面协同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62.
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黄甫全当前我国的课程论研究已进入一个深入发展时期,许多高校教育系正在着力发展和建设《课程论》学科的课程和教材,同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把握和应用课程论的客观需要。因此,...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围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的争论和研究,一直绵延不绝。大量文献批判性地揭示,科氏理论存在男性中心潜意识、认知独断和线性逻辑等缺陷。男性中心忽视了女性,进而在道德发展上用"公正"标准排除了"关怀"原则;认知独断将复杂道德发展的实质化约为认知发展,进而用认知发展取代了道德发展的全摄性;线性逻辑将丰富的道德发展过程假设为循序而进的"三水平六阶段",以至失适于多元文化。新近的研究因应这些批判的挑战,不仅向外开出了"关怀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路向,而且向内扩展了道德发展与社会习俗、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道德图式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新视野,从习俗、情感与文化三个维度修正和创新道德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4.
行动研究与未来研究的汇流创生出极具民主性、整体性与文化性特质的预见式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范式,预见式行动研究汲取了新的哲学理念,以过程本体为基础,坚持参与认识论与多层认识论原理,追求多元价值。鉴于此,预见式行动研究形成了颇具代表性的"原因层次分析法"与"对话未来法"。对预见式行动研究进行理论背景考察与发展成果介绍将为我国行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预见式行动研究有望成为媒体研究、信息技术开发以及网络化学习研究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65.
黄甫全  左璜 《教育学报》2012,8(1):40-48
行动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复兴历程中,虽然遭遇了科学实证主义偏狭的质疑与压迫,但是却以文化发展的阔大胸怀报之以扬弃性的接纳与反哺。研究方法论发展史表明,行动研究在快速发展中已经出人意料地吸纳并融汇了被人视为异质性甚至对立面的思辨研究、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正在超越早先被定位为一种研究范式的限定,实现从保守观到自由观的转身,努力成长为研究方法论的一种当代整体主义形态。行动研究作为当代形态的研究方法论,一方面在历史生成中努力为自身建构逻辑合理性,它以现象学的多层世界观为本,以文化的多元认识论为根,以系统科学的分析—综合辩证法为茎,孕育起了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统一的整体主义哲学原理;另一方面在现实开发中努力为应用彰显新颖的方法论构成,拓展了有结构和无结构并存而交织的复杂多变的情境问题对象,形成了开放与发展互促而累积的动态系统的具体方法工具,孕育了革新行动、生成知识与培养类主体的多元和谐的价值追求目的。  相似文献   
66.
二十世纪,文学界对文本阅读意义的探讨历经作者聚焦和文本凸显之后,逐步转向读者中心,形成了影响日益扩大的读者中心理论。该理论区分了"理想读者"和"一般读者",揭示了阅读的"传出立场"和"审美立场",阐释了阅读的"传递模式","转化模式"和"互动模式"。它引发了一系列课程与教材的读者中心理论视角的考察与研究,召唤我们去关照文本、作者、编者与师生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视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效应,从而挑战编者的课材创新,促进教师的教学变革,拓展大家的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67.
国外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在国外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呈现出三种主要样态:教学组织形式、课程以及思维训练工具。未来的同伴互助学习除沿着学习领域、培训领域、院校合作方式三条道路推进外,其自身形式的拓展以及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也将展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对同伴互助学习所展开的元研究则可望发展为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指导,以开放式的系统思维为特征的整体化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68.
学习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将学习确证为一种特殊文化本体并探讨学习现象或学习问题的新兴范式.它不仅在理论层面为学习研究拓展了视野及研究范式,且在实践层面有助于诠释学习场域中呈现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学习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文化的意涵、传统文化与学习、技术文化与学习、社会文化与学习、多元文化与学习以及环境与学习等六个方面.今后学习文化研究尚需厘清学习文化的基本概念、集中和深化研究主题、建立研究对象分析框架以及丰富学习研究的方法、整合多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69.
针对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和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阐述了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0.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之与教育教学理论和组织机构文化活动相交融,网络化学习概念历经了从电子化学习(e-Learning/Education)、网络电子化学习(Networked e-Learning/Education)到网络化学习(Networked Learning)的嬗变。然而,已有网络化学习概念一方面难以逃离认识论话语体系和摆脱科学与人文的二元论桎梏,另一方面则无法满足自身内涵深化发展的需求。二者共同推动网络化学习概念的重构。基于对"网络"、"学习"两个基本概念的词源考辨与分析,重构后的网络化学习概念内涵技术、社会以及哲学三个层面的含义,它有望成为融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为一体的未来教育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