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南大高教研究室成立于一九八二年秋,隶属于教务处,与教学研究科合署办公。由于人员不落实(仅有一名专职人员),机构不健全,所以除了编印刊物《高教研究与探索》,积累教学、科研的经验之外,很难承担较大的研究课题、组织较大规模的研究活动。为此,去年十二月,党委和校行政联席会议作出了尽快健全和加强高教研究室的决定。学校决定高教研究室单独建制,直属校长领导,明确它的性质为科研机构,其专职  相似文献   
52.
对教育本质的反思与追问:高教研究的重要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研究高等教育前沿问题,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反思与追问,阐明了对高等教育本质问题的反思与追问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53.
关于终身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接 2 0 0 1年第 3期本文 (上 )四、高等教育发展走向 :实现终身教育 ,建立学习化社会实施终身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的思想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终身教育理念为建立新的教育结构和组织形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新的原则 ,要求传统的学校教育对现行的一切与实施终身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建立有机的联系和衔接 ,自觉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之中。建立学习化社会 ,要求学习和教育成为一种社会的责任 ,社会要使“每一个公民享有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 ,要求变传…  相似文献   
54.
一1985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由南京大学主办的首次中美大学校长会议在景色宜人的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太平洋两岸的二十多位著名高校的院校长们携手合作,探讨两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取的对策。与会者有中国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云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华中工学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十所高等院校的十一位正、副校长,美国的约翰·  相似文献   
55.
我国大学的制度创新势在必行。1985年以来迭经改革,但尚未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又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体制与机制,因而影响高等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有碍大学办学活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如同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我国大学制度创新面临两个难得的契机。其一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契机。人们有理由期待北大、清华、南大、淅大等高校借助欧美发达国家研究性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院校的制度创新。其二是众多民办高校崛起的契机。从理论上讲,民营高校没有负担,可以实施新的办学机制,形成新的办学体制,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开创新的格局。能否抓住契机?关键在于能否排除难点。重点大学的兴奋点在于“硬实力”的较量,在制度设计、机制更新方面的沟通与呼应初具共识但是尚未付诸实施,相关的“联盟”一直停留在情议阶段。而事实已经证明,只有“多校联动”,才可能突破体制、机制方面的“瓶颈”。另一方面。中国的民营高校在获得某些办学灵活性的同时,却陷入另外的认识误区和体制困局,其趋势是成为“家族式管理”而非“现代大学制度”。其焦点在于民营高校是“办学校”还是“办产业”?校长是“办学者”还是“打工仔”?最要害的问题在于我国的民营高校大多是“投资办学”而非“损资办学”,是“商业行为”而非“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56.
在教育科研领域,学术影响力的大小反映了一个机构或地区的科研水平所处的地位。本期刊登的有关“教育学”研究报告,是作者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相关统计数据撰写的,对读者了解我国“教育学”研究的现状和分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在学风浮躁、跟风盛行的今天,穷十年之功锁定"创业型大学"研究主题难能可贵。《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一书构建了由本体论、实践论和价值论"三维一体"的理论框架;提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是"学术资本转化"而非"学术资本主义";论证了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主要不是在办学经费的筹措,而是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等等。该书倡导的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实质上正是主张高校的知识生产模式从学科导向、理论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和跨界合作,亦即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高度推动大学的转型与发展。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58.
59.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一直是党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教界志士仁人共同努力的方向。4月30日,在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发起、举办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高层论坛"上,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价专家们热议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纷纷为高等教育质量"把脉"、"号诊",旨在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理论与评价体系。本刊上一期从"质量文化"、"教学质量"、"质量评估"等方面刊载了6篇笔谈文章,本期再从"本科教育质量"、"大学制度"、"质量的涵义及其评价"以及"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等视角刊载4篇文章组成笔谈之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0.
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大学水平评价和排行,主要关注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知识创新贡献.其负面影响在于用学术追求代替了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导致了“失去灵魂的卓越”.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的评价,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但评价往往注重大学的物力、财力、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学术成就、图书馆与实验室的现代性和充足度等等.这些因素对本科教育影响很大,但都只是教育质量的“替代物”和“输入物”;其实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在于“学生投身学习”!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消极、被动和茫然,甚至近40%的最终学业失败.学生能否“投身学习”,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授能否投身教学,能否密切与本科生的接触与交流,能否对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做出敏锐反应,能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大学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的教与学,必须将学的“投入度”和教的“满意度”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