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日本是典型的资源小国,不但国土狭小,而且缺乏地下资源。可是在二次大战以后,从战败的废墟上站起来的日本,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大债权国和经济援助国。其经济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脱离不了本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战略和职业习惯的影响,本文从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企业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日本企业的成功因素,力求通过研究给我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34.
我校"以育人为本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题,是海珠区教育科研第二批区级立项课题(类别2000A1),自1998年6月开始进行试验.通过实验研究,我们试图建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理念,增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态度和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及健全的自主人格,以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开展教学领域的深层次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有必要对本课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第一回合的阶段性总结,以便深化教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各种艺术是能相互借鉴的,闲笔也可以借鉴到新闻写作中,诸多新闻实例,充分证明了闲笔艺术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能带来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落生姿、曲径通幽、妙趣横生、管窥全貌、绵里藏针、余韵自成等。新闻只有更新观念,把新闻写得别具一格,才能真正带给读者以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文艺学人文价值论的分析与联想和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现状之分析,试图将文艺学人文价值论应用于语文教学改革之中,使这两种同属人文学科的理论进行本质上的整合,从而使之统一到注重人的发展、注重人的素质提高这一点上,以引导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向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正确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艺术设计专业彩画教学中所面临的许多新问题有待进一步审视.本文通过对美术教育和艺术设计两个专业的不同定位,就如何建立和完善艺术设计专业"转型期"彩画教学体系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38.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它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学习的设计、教师角色的转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9.
广州市美术中学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美术专门人才的需求,由创办20多年并已成为全国同类美术教育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的省级重点职中之一的广州市工艺美术职业高级中学于2005年2月改制而成的美术特色高中。美术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向美术类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美术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改制,必然引发涉及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校园文化建设诸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40.
This is a dramatization of a fictitious debate about the age of the earth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Royal Institution, London, England, in the year 1872. The debate is among Sir William Thomson (later Kelvin), T.H. Huxley (Darwin's Bulldog), Sir Charles Lyell, and Hermann von Helmholtz. In 1862 Thomson published his celebrated and widely studied The Secular Cooling of the Earth that raised the post-Darwinian debate of the age of the earth above the level of popular controversy. He entered the debate with all the arrogance of a newly established science of the century, namely the recently drafte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The debate is partly based on a lively exchange of comments and arguments that occurred between T.H. Huxley and William Thomson, starting in 1868, when Thomson addressed the Glasgow Geological Society. This long public discussion also involved the ideas and the work of geologist Charles Lyell and those of the celebrated German physicist Hermann von Helmholtz. The confrontation is between the unyielding physicists and the insecure biologists and geologists who required a much longer time for the age of the earth than the physicists were prepared to give them. However, the debate ends on a conciliatory note, suggesting that perhaps Sir William's storehouse of creation may contain a hereto undiscovered source of energy that is more bountiful than gravitational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