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1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教育   5851篇
科学研究   850篇
体育   741篇
综合类   6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665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79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599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随着当今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健康和环保特性,对建筑材料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对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发展绿色节能建材的意义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2.
政府在防范并化解危机方面处在关键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是事关政府危机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风险社会里,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抵抗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因此,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必须做到化解、缓解和减少危机。  相似文献   
893.
为了顺应网络碎片化学习的要求,文章利用微信平台搭建智能移动学习环境,并在其基础上设计"弹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翻转课堂,该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引入有效的反馈机制,让教师及时调整当前课程以及下次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进度.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前环节的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94.
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从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这个侧面,论述了二战以来发展中的日本文化对教育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95.
本文从舞蹈学的视角,尝试分析敦煌壁画舞蹈"S"形肢体符号、运动形态及形成动因,进而探讨"S"形舞蹈的空间制约性及敦煌壁画舞蹈语言的衍化与融合.  相似文献   
896.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是对教育研究存在自身的思寻,是对教育研究自身作为一项有生命活动的思寻。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为教育研究者自身生命之意识,是教育研究者之个性的自我意识;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在于以整个生命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要求以对生命的敏感性和理性关切来进行教育研究,让感官和人心都活跃起来;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表现为对生命和教育研究的一种精神担当,是对生命和教育的不断追问和困惑,而非给生命和教育提供技术方案,在于对教育和生命之赤子情怀和真性情;教育研究之生命意识蕴含于对生命和教育的宽恕,在于对教育研究的一种多元追求和关注。  相似文献   
897.
欲使肇始于赣南、历时20余年的苏区精神研究进一步拓展与深入,需正确估量“左”倾错误与苏区精神的关系;正视苏区精神的产生,是苏区军民挑战自我、继承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结果;克服苏区精神研究方法上的偏狭,并加强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898.
中国古代法官责任制度为我们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司法责任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材料,对于我们建立健全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责任制度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9.
教学互动:支持因素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间主动的合作与对话,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实现教学创新的关键。支持课堂中“教学互动”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言语、情感和动机三方面。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采取言语交流、合理的教师期望、情绪调节、激发兴奋点、培植思维发散点、科学评价等策略,将互动的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900.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人文主义都作了严厉的批判。本文分别以尼采、海德格尔、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为例 ,具体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对人文主义批判在本质上的不同 ,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人文主义的批判是后现代主义永远无法超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