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教育   2201篇
科学研究   294篇
体育   268篇
综合类   179篇
信息传播   8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程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的探讨,借鉴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来探索改革我国继续教育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2.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在我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历史进程中,为适应“惩治腐败分子的需要”而规定的一种新罪。此罪的设立,对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惩治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刑事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如何把握该罪的证明责任问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该问题进行初步的商讨。  相似文献   
43.
风险投资主要通过金融与高科技的密切结合,专门对处于种子期和培植期的具有成长性的产品进行开发经营,通过承提产品开发初期的高风险取高回报,高校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因此高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熟悉风险投资的运作。  相似文献   
44.
Ebbinghaus错觉是指当一个物体被比它大的物体所环绕包围时,它看上去要比实际小,而当被比它小的物体所环绕包围时,它看上去要比实际大.从结构因素(生理)和策略(认知)因素两个方面研究回顾了对Ebbinghaus错觉机制的解释.认为单一的生理或认知的因素都不能充分解释Ebbinghaus 错觉的产生机制;Ebbinghaus错觉形成的机制是复杂的,对它的探索过程是一条漫长之路.  相似文献   
45.
黄烷醇基本结构为C6·C3·C6型化合物 ,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其衍生形成的多酚类化合物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衰老作用 ,它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及一些植物中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对辽宁三地区不同种类苹果的提取物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是辽南地区的苹果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少于辽西地区的苹果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富士苹果的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国光苹果的黄烷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党内民主建设中,曾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坚持民主集中制;强调从制度上建党;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等。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的党内民主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农业的现代化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实施反哺农业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工农业发展现状制约着反哺农业的实际效率,反哺农业的组织体系和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只有认真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找出切实可行的反哺农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8.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且颇多理论建树。但从法哲学层面探讨法治与道德建设关系的文章或著作尚不多见。文章主要是从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共通关系、互补关系与互动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法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实际上是关于法治与道德建设在规范内容、功能、作用方式等方面的自洽、互足或耦合关系的分析。这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汉语重主体、英语重客体的思维方式在句法中的表现为:在主语的使用方面,汉语倾向用人称作主语,而英语更多地表现为用物称作主语;在语态的使用方面,汉语多以主动态代替被动态,而英语则主动态、被动态兼而有之.由于汉语重整体思维和主体思维的倾向,有时会出现一些似乎不合逻辑或有歧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50.
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口红利快速消失。提高志愿服务的居民参与率,可有效补充市场劳动力短缺,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时间是志愿服务的最重要投入资源,但时间如何影响参与率,已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研究基于Becker的时间分配理论,并根据志愿服务的性质特点,将居民时间划分为三类:工作时间、生活时间和自由时间。利用CGPiS2016北京市入户调查数据,具体研究不同类型时间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概率的影响。通过构建logit二值选择模型,在控制其他常规变量的前提下,得出如下结论:1.工作时间对参与概率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2.生活时间的影响为负且显著,若每周增加1小时,参与可能性会减少0.7%;自由时间的影响为正且显著,若每周增加1小时,参与可能性会增加0.7%。同时,"接受过志愿服务"及"家人中有志愿者"两个因素,均对居民的参与概率产生稳定的积极影响,表明志愿服务有着显著的正外部性。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要提高志愿服务的居民参与率,就应该减轻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发挥工作单位的组织动员作用,扩大志愿服务惠及居民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