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59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教育   14861篇
科学研究   307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206篇
综合类   728篇
文化理论   385篇
信息传播   15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2284篇
  2017年   2216篇
  2016年   1691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1067篇
  2011年   1607篇
  2010年   1695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1455篇
  2007年   1879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729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Luck (2009) argues that gamers face a dilemma when it comes to performing certain virtual acts. Most gamers regularly commit acts of virtual murder, and take these acts to be morally permissible. They are permissible because unlike real murder, no one is harmed in performing them; their only victims are computer-controlled characters, and such characters are not moral patients. What Luck points out is that this justification equally applies to virtual pedophelia, but gamers intuitively think that such acts are not morally permissible. The result is a dilemma: either gamers must reject the intuition that virtual pedophelic acts are impermissible and so accept partaking in such acts, or they must reject the intuition that virtual murder acts are permissible, and so abstain from many (if not most) extant games. While the prevailing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has been to try and find a morally relevant feature to distinguish the two cases, I argue that a different route should be pursued. It is neither the case that all acts of virtual murder are morally permissible, nor are all acts of virtual pedophelia impermissible. Our intuitions falter and produce this dilemma because they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t contexts in which games present virtual acts.  相似文献   
992.
This article draws on a study investigating how 11–14 year olds growing up in England understand cyber-bullying as a moral concern. Three prominent moral theories: deontology, utilitarianism and virtue ethics, informed the development of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schedule which enabled young people, in their own words, to describe their experienc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ullying. Sixty 11–14 year olds from six schools across England were involved with the research. Themes emerging from the interviews included anonymity; the absence of rules, monitoring and guidance and, the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determi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online action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adopting a character-based moral theory to compliment rules and/or consequence based moral theories as the basi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cyber-bullying. The findings evoke some wider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to cyber-bullying that might equally be applied to investigations into other Internet related moral concerns.  相似文献   
993.
将国内20年来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概述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果,分析其中一些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将来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以政府为依托,共建共享为主要方式,图书馆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以提高师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为方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994.
《水浒传会评本》从出版迄今已逾三十载,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及舛误之处。从评语来看,主要表现在版本和勘误两大方面。版本方面分为新版本的缺失及版本的单一两个部分;勘误方面分为句读问题、古字问题、缺字句与批语问题、增字增句问题、误字问题、不同批语误入问题、批语重复问题及批语位置问题八个部分。  相似文献   
995.
摘要: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具核心意义的要素之一。为进一步拓展、深化对体育教学内容及其特性的学理认识,科学有效地选择、设计和呈现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品质,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概述变易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发掘、阐释体育教学内容的变易特性及其主要类型,并提出基于变易特性的若干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变易理论的深刻洞见之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学理认知及其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2)体育教学内容具有一般和专项二重属性,并在其关键特征上、学生对其理解上、体育教师对其认识处理上呈现出3种重要的变易,具体又表现为预设的、实践的以及体验到的3种类型;3)重建体育教学内容观,重新审视、认识学生及其学习,选择、确定最有价值、最适切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其关键特征,设计适切的变易图式,科学处理体育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体育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重点对身体何以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之维进行了较为充分而科学的论证,并在全面检视与深刻反思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传统研究路向及其"身体"维度研究缺失的基础上,展望了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四个可能面向,以期进一步创新、拓展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内容,挖掘、彰显"身体"之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身体"维度不仅能够成立,而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的本体性的研究维度,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与价值;(2)"身体"与学校体育思想之关系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历史变迁之"身体"解读、"身体"危机的学校体育思想根源及其现代学校体育身体观建设、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现代建构等4个面向值得给予更多的关切。  相似文献   
997.
武术理论与技术是如何习得的是体育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元认知理论及元认知策略的发展概况;对网络武术学习平台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优势:网络武术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网络武术学习具有多样性与资源共享性的特点;网络武术学习具有趣味性与交互性的特点等。劣势:网络上的武术资料缺乏质和量;网络武术学习缺乏情感交流;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并分析探究了网络武术自主学习的要求以及元认知策略在网络武术自主学习中的启示等,旨在进一步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武术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网络武术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市蔡甸区杨氏洪门拳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梳理了杨氏洪门拳的主要内容和动作特点。同时从政治、信息、社会、教育等环境因素对杨氏洪门拳进行分析,概括了杨氏洪门拳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杨氏洪门拳的资金、配套设施、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9.
象似性主要论述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理据关系。从语用学的视角,结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和关联原则,在信息量、顺序和标记程度三个层面,对大量的形态现象和句法结构进行象似阐释,从中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对象似性原则进行语用分析,有助于学习者发现语言规则背后的认知理据和动因,也为语用学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对幸福的思考以原子论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唯物主义幸福论思想。德谟克利特认为,幸福不是存在于宗教虚幻之中,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不能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才是最高尚的快乐;通过教育来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进行行为节制,才能真正获得长久的幸福。所以对德谟克利特的幸福论思想进行认真研究,对我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合理地追求幸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