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冯登国  肖国镇 《科技通报》1994,10(4):232-234
论述了组合设计和相关免疫性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利用组合设计来构造相关免疫函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12.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双方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双方情感互动的过程。教育双方良好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形成积极的情感互动效应,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的情感互动效应经历一个由"触动——共识"到"交融——共鸣"再到"自由——共享"逐渐演变的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互动效应,教育者应当做到投入感情,以"情"交"情";坦露真情,以"情"换"情";设境促情,以"情"共"情"。  相似文献   
113.
畲族民间艺术以口头、表演和图形的形式记印着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充分反映了不同时代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其审美意识.畲族民间艺术是畲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民歌、舞蹈、工艺美术等,都承载并折射着畲族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兴未艾的今天,关注和研究畲族民间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国际和比较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远程教育研完者的关注。国际远程教育研究已经改变了仅由本国学者研究境外教育的单一形式,近年来出现了两种新的形式,一是邀请境外学者撰写远程教育文章,并由拳地学者进行点评;二是本国学者和境外学者进行合作研究,比较远程教育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由个别研究者或机构单独进行;由个别机构主持、邀请有关机构合作或参与;由国际组织主持。作者根据自己主持过的多项比较远程教育研究课题为例,描递了比较远程教育研究的设计和过程,分析了资料数据分类排列的多种方法。作者认为,国际和比较远程教育的研究对于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极为重要,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促进高质量的国际和比较远程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5.
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远程高等教育融入主流教育的潮流相比,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在院校模式、招生对象、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保持着太多的"特定性",与"主流、正规"院校教育的区别较大。那么,我国远程教育能否成为未来教育之主流?中国远程高等教育何时进入主流?本文通过文献评述,从技术变革、文化变迁以及Web2.0的应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文化与远程教育发展的关系。笔者以为,尽管科技本身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甚微,但传播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力量是强大的。远程教育所秉承的"终身学习、开放学习"理念与并喻文化、后喻文化是相互呼应的,作为技术与文化互动的产物,Web2.0可能成为远程教育的"现代"标志,为解决远程教育中质量与效益的矛盾带来新希望,也会给中国远程高等教育进入主流带来新希望。  相似文献   
116.
Chen X  Cen G  Li D  He Y 《Child development》2005,76(1):182-195
This study examined, in 3 cohorts (1990, 1998, and 2002)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M age=10 years),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functioning and adjustment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societal transition in China.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multiple 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ciability-cooper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peer acceptance and teacher-rated competence, whereas agg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and school difficulties in all 3 cohort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ocial contexts was reflected mainl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hyness-sensitivity and adjustment. Whereas shy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he 1990 cohort, the associations became weaker or nonsignificant in the 1998 cohort. Furthermore, shy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peer rejection, schoo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in the 2002 cohort.  相似文献   
1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