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教育   2415篇
科学研究   734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296篇
综合类   23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4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究胶板、砂板乒乓球运动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裸眼远视力(SVA)及动态视力(KVA)的影响,为体育锻炼促进视力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六年级2个自然班共7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胶板乒乓球组和砂板乒乓球组,干预周期32周,采用标准对数视力灯箱、KVA检测仪对被试实验前、中、后测的SVA及KVA进行测试结果: 胶板组和砂板组被试的SVA和KVA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实验前、中、后测水平上,胶板组与砂板组的SVA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实验后测阶段,胶板组与砂板组的KVA具有显著差异(P<0.05),砂板组后测近视人数显著低于前测(P<0.05)结论: 胶板与砂板乒乓球运动均能提高六年级学生SVA和KVA。砂板乒乓球运动改善视力健康水平的效果优于胶板乒乓球运动,主要体现在KVA上。胶板乒乓球运动适合轻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砂板乒乓球运动适合重度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  相似文献   
102.
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与学生毕业去向进行分析,认为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偏重武术,对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重视程度不够。建议加大传统体育养生和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的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同时也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外的其它适应就业需要的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3.
孟献峰 《精武》2012,(15):32-33
运用文献蛋料法对目前高校体育类田径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探索高校体育英田拄课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一步揭示了在残奥会之前的残疾人体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残疾人体育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必须根据现代化实践的发展,实现思维创新和思维方式转变。只有使思维与现实发展一致,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命题,既是对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认识,也是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06.
学生品德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品德培养和评价的复杂性和环境复杂与过去操作的种种失误使学生品德评价困难重重。本文在分析学生品德评价的四大困境:品德标准模糊、品德评价的定位误区、品德评价的方法单一、多元环境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学生品德发展目标体系、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重视德育,积极改革、正视评价的作用,多种评价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7.
前不久,温州借贷危机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民间借贷的混乱导致许多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究其原因是我国目前对民间资本借贷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监管。如何对民间借贷进行规范,引导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陈十四信仰主要分布于闽浙粤台等地。这一信仰不仅在汉族社会广为流传,而且深入到畲族社会,并完美地与畲族文化融合,并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中展现出民族个性。通过对畲族民间文学、民俗生活和音乐舞蹈中陈十四信仰表现的论述,认为陈十四信仰的畲化主要源于畲汉共通的师祖关系、畲族自身的内部需求、民族生存的外部认同和强势文化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09.
蔡英  周岚  孟闯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94-195,20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提出一个初步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包括健全管理制度、搭建开放式实验室运行平台、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0.
Since the 1980s, popular cultural products have criss‐crossed the national border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enabling a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an ‘East Asian Popular Culture’ as an object of analysis. The present essay is a preliminary attempt to provide some conceptual and analytic shape to this object, delineated by its thre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Each East Asian location participates in different and unequal levels in each of these component processes. Production can either be located entirely in a single geographic location or, alternatively, each of the necessary constituent sub‐processes can be executed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preference for either arrangement tends to reflect the relative dominance of the production location in exporting its finished products. Consumption and thus consumers are geographically located within cultural spaces in which they are embedded. Meanings and viewing pleasures are generated within the local cultures of specific audience. Conceptually, among the several possible consumption positions, the one in which an audience watches an imported programme is most intriguing. In this viewing posi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the loc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that of the production location become most apparent. The audience member has to bring his or her own cultural context to bear on the content of the imported product and read it accordingly. In this sense, the cultural product may be said to have crossed a ‘cultural’ boundary, beyond the simple fact of its having been exported/imported into a different location as a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n audience position requires the consumer to transcend his or her grounded nationality to forge abstract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foreign characters on screen, a foreignness that is, in turn, potentially reabsorbed into an idea of (East) ‘Asia’; a potential ‘East Asian identity’, emerging from consumption of popular cultural products, is thus imagin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