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9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教育   5341篇
科学研究   97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499篇
综合类   506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4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245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583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540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票据市场相对资本市场来说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只能说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其融资功能更是没有开发。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培育票据市场,如在品种上进行金融创新、建立独立法人的票据公司、扩大市场主体、加强监管等措施来培育我国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02.
认为课程与教学的生成性目标否定了预定目标对实际过程和手段的控制,主张教师、学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在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目标,对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主动性表现了应有的尊重。并从与教育相关的教师、学生、教学方式等因素出发,探究课程与教学的生成性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社会建构主义模式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主义是由英国语言学研究者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学研究者R.布尔登提出的理解教与学过程的一个自成一体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模式强调学习者在社会互动环境中对学习过程的个人理解。学生、教师、任务以及环境是这个模式中的四大要素。  相似文献   
104.
信仰、宗教、邪教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它们分别对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仰最终要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而宗教的世俗化却又使现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5.
小学师资培养逐渐进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的探讨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本立足于初等教育专业建设的高度。针对小学语教学法课程的陈旧和不足。从课程结构和编写体例两个方面提出了大胆的构想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6.
全球的技术产业都处于生态学转向中,要实现这一转向,达到人、技术、自然的和谐,对传统的技术创新进行反思就不可或缺。传统的技术创新哲学的困境在于机械还原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而生态学转向运动是实现突围的必然抉择。因此,生态学转向要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各层次展开,才能彻底完成转向。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形成创新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的心理基础。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弱,又取决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是三者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08.
笔记小说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言微篇小说.唐代以后的笔记小说非常发达,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广记>、<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各具特色,体现了文言微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9.
从目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师资管理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上,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应尽快改革师资管理模式,变人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10.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是明清徽商家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重视不仅深深植根于明清徽商及家人的思想意识中,而且在其日常行为中也有种种表现。他们之所以特别看重对家庭子弟的教育,既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倡导和推广、徽州地区社会舆论的推崇密切相关,更重要的则是与他们“亢身亢宗”的教育动机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