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28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教育   8015篇
科学研究   904篇
体育   665篇
综合类   7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905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920篇
  2007年   895篇
  2006年   805篇
  2005年   665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泉州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开发可行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建立李光地故居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深入挖掘李光地故居文化内涵;形成李光地故居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李光地故居联合开发模式。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2.
20世纪80年代的认识论研究,从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开始,进一步深入探讨人类认识的自身机制,即不仅研究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而且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一时期的认识论研究,呈现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多学科、多视角、多层次等特点,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3.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4.
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中进行的有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上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基本上能够认同、赞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极少数大学生存在错误思想和信仰危机,在个人价值观和道德判断上出现了迷茫和偏差;但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相似文献   
155.
选取34所985一期工程高校为决策单位(DMU),整合中国大学评价和网大大学排行榜构建指标体系,运用EMS软件进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得出34所高校的超效率得分并进行效率排序,进一步展开松弛变量分析(包括投入冗余指标和产出不足指标分析),从而对大学绩效的改进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政策建议,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有形势和未来发展做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6.
云内人孟攀鳞是金元之际政坛与文坛的重要人物。《全辽金文》对其传记甚略,且仅收文一篇。作者结合现有资料对孟攀鳞生平、交游详加考证与补充。同时又发现其佚文数篇,现抄列、标点出来,期与学者共享。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区域增长的连通域标记算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基于区域增长的连通域标记算法用目标点作为种子不同,优化算法将游程作为种子,结合游程和种子算法的优点,减少种子的数量和目标点邻域的搜索次数.实验表明,本算法能有效地减少算法冗余操作,明显提高效率,且性能优于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158.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从康德到黑格尔,西方理性哲学发展到了顶峰,德国古典哲学的生存陷入困境。从《费尔巴哈论》一文来看,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其消亡。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之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出路与新生。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同余式和递归数列的方法,证明了不定方程x^3±8=73y^2无适合gcd(x,y)=1的整数解.  相似文献   
160.
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有巨大的重塑作用.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彝族年的网络报道追踪调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网铬传媒的“显微镜”下逐渐发生着蜕变,这其中既有“因网络”而“变文化”的被动文化重塑,也有“因文化变”而“显于网络”的文化诉求.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开放性”与“文化资源重新配置”等特性,为各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展示空间,成为各类文化的“自我抒写者”书写个人见解的新式平台,同时,增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网络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一方面,网络传媒可以帮助更广泛受众更深刻地理解、传播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某些少数民族文化之精髓无形中被消解殆尽,最后成为“象征的符号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