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1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化危机,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化品格。鲁迅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主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52.
交往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 2 0世纪全球性大交往和大发展后的今天 ,交往问题与人的发展问题成为当代哲学的中心视野。令人遗憾的是 ,学术界仍存在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倾向 ,即离开交往去研究人的发展或离开人的发展去研究交往。文章以为 ,交往与人的发展本是两个共生性问题 ,作为社会历史认知和社会发展实践的必要环节 ,只有将两者内在地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面的理论整合 ,才能揭示它们的真正内涵和完整意义 ,从而把握当代世界交往与人的发展的根本趋势  相似文献   
53.
关于诸葛亮不用魏延“从子午谷袭长安”计一事,历来史学家、文学家多有臧否。台湾作家柏杨先生对此计尤为赞赏,认为它成功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该文依据当时蜀魏双方的攻防情势及多因素,对柏杨之论提出置疑,并认为魏延之计并不可行。  相似文献   
54.
本文给出了定理凡是一次方程其图形必为平面的四种证法,从而使此定理的证明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55.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英语听力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该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听力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听力潜能,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6.
从转换生成语法视角认知英语结构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形成涉及语言学各个方面,具体表现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等。本文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着手,对结构歧义进行分化认知,以加深我们对英语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理解,同时为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进行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廷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独特的语言观念密不可分。本文从“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三个主要方面研讨其语言特质,从而为这一现象的研究拓展新的认知内容。  相似文献   
58.
教科书承载和传播的是支配集团的身份文化,这不仅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承载着身份文化的教科书更有利于支配集团的掌握和学习,而在一个文化资本越来越成为个体身份决定性资本的社会,更好地掌握教科书身份文化意味着占据更多的文化资本,因而赢得更好的社会身份。因而,教科书通过传播身份文化,间接、内在而隐性地实现了社会分层。  相似文献   
59.
艺术创造对艺术个性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是追求审美的艺术个性,还是追求哲学认识论的概括性,成为一个长期悬疑的问题。艺术典型理论的基本倾向性是认识论的“普遍性”意义。这是一种艺术追求的迷失。我们必须清楚艺术创造应该追求什么?艺术的“普遍性”又是什么?否则,就会迷失艺术创造的努力方向。我们认为艺术创造应该指向对艺术个性的孜孜追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深化对人的理解,以及艺术对象、艺术主体和艺术个性之间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60.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而且,如果联系1990年代文学市场化的问题,那么,当代文学经典值得思考的问题无疑是多方面的.当代文学尽管已经产生了"经典",并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从文学史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过渡,不过,无论从经典的标准,还是就历史沉积的角度上审视,都因经典性的不足而在实际上存有"经典"匮乏的倾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间上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学史必将进入一种越讲越薄、越讲越精的状态.所以,寻找经典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必然性的过程.因此,对于正在历经逐步经典化过程的当代文学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经典与发现经典.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经典才能在保持现实关怀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而文学史意义上的新经典也将由此萌生,文学意义上的经典也将由此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